1 / 10
文档名称:

环境污染治理博弈问题分析与研判.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污染治理博弈问题分析与研判.doc

上传人:彩凤w 2022/8/2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污染治理博弈问题分析与研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污染治理博弈问题分析与研判
【摘要】国内外对环境污染治理博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环境污染治理以及越界污染治理博弈分析。关于环境污染治理博弈的研究,国内学者比较多地集中在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境污的差额。或令排污企业增加排污费用,对污染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也可以达到提高其私人边际成本之目的。通过征税或提高企业进行污染处理方面的投入等办法,来实现环境污染的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Coase(1960)则提出了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私人之间的谈判和交易成本的选择等来使外部性的问题内部化,认为明确的产权界定是防止“公共地悲剧”发生的根本方法。尚宇红(2005),熊鹰、徐翔(2007)、刘志荣(2007)就环境污染中的政府监管与企业行为进行博弈分析。陈舜友、丁祖荣、李娟(2008)就清洁生产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责任、行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卢方元(2007)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排污企业相互之间、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行为。分析结果认为排污企業是否对排污进行治理取决于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如果排污企业直接排污的收益大于污染治理后的收益,则企业会选择排污。同样当环保部门监管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时,环境污染就会产生。蒋军成(2008)基于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污染中二者之间的行动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同样认为政府的处罚力度对企业排污的选择策略有重要的影响。孙米强、杨忠直(2006)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排污与监管过程中的策略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扭转环境污染的态势,政府需要加大处罚的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同时应该降低环保设备和污染处理的技术成本。 (三)越界污染治理博弈分析
Akihiko Yanase(2009)运用微分博弈模型对环境污染下的国际双寡头国家的博弈策略行了研究,研究在第三方国家市场上两个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博弈关系。Akihiko Yanase对两种选择性污染治理工具(排放税和命令—控制型规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免费搭车的存在,更严厉的排放政策将提高外国公司的竞争能力,而外国公司还能享受到由于这个国家排放减少的努力通过环境“越界效应”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提高的好处,由于这些策略效应,非合作政策博弈中环境政策的效应将会偏离社会最优的水平,并且认为排放税博弈要比命令控制型的博弈的结果对污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更加扭曲。王艳、叶淑红、丁德文(2005)利用博弈论方法对造成越界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建立国际环境合作联盟,制定联盟间合作协议非常必要。强调通过加强对国际联盟的监督控制,提高国际合作治污协议的实施力度对解决跨国越界污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蒋满元(2003)探讨了博弈论与越界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博弈论指明了如何减少国际公约中搭便车倾向的方法:一是采用单边支付手段,另一种则是内在关联博弈。博弈各方可以通过把越界污染与其他问题的谈判,如贸易壁垒等问题,捆绑在一起加以解决。蒋满元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博弈分析模型。关于温室气体造成的越界污染治理,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双方谈判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