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生活的智者.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的智者.doc

上传人:金钏 2022/8/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的智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活的智者
钟名栩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中曾这样评价苏轼,说:“苏轼是一位人人喜爱接近的智者。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饮酒生活的智者
钟名栩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中曾这样评价苏轼,说:“苏轼是一位人人喜爱接近的智者。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所言极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他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一生在政治上虽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这与他比较现实和与世无争的洒脱生活态度不无关系。因为他是生活的智者。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智者表现之一:面对接连打击的忍

苏轼自青年时代进入朝中,曾经显赫一时。然而,由于一方面他对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措施有意见。另一方面又不能见容与所谓的保守派,故而屡遭贬谪。从而被贬黄州。因练副使起,历移杭州、密州、登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颍州乃至惠州。最后病逝于常州。纵观他的一生。这种忍的态度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忍,只能向政敌投降或者出卖灵魂,换来自己的飞黄腾达;或者奋起抗争,但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忍,可以保持独立的人格;忍,可以避免致命的打击。苏轼的忍还有一个乐观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他在《留侯论》一文中,对忍的人生态度非常赞赏,他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他曾经批评西汉的贾谊“志大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虽然他最终也没得到北宋王朝的重用,但他忍的人生态度,以待时变的人生态度,使他从绝望的阴霾中升起一道希望的亮光,使他的人生道路延长了许多。这不可谓不智。

智者表现之二:学佛学道。清心寡欲

浸染释,道的思想又令苏轼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其学佛学道的心境和目的就是从***的追名逐利和相互倾轧的创痛中解脱出来,以得到心灵的平静。这样就能让他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智中生活,笑对生活。

智者表现之三:寄情山水

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如千古传诵的《前赤壁赋》中,作者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政治失意和生活无常的苦闷,从而小姐内心的痛苦;还有《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景说理,作者借助对山水的认识来阐释社会人生,采用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这也是他医治精神创伤的好方法之一。欣赏山水之美可以忘怀政治之痛,给灵魂找一个栖息的小屋。这是非常明智的。

智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