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注射室工作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注射室工作制度.doc

上传人:精选文库 2017/7/26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注射室工作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注射室工作制度
一、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三、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七、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输液室工作制度
一、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二、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三、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如病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四、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五、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
六、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七、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负责全院传染病管理。负责制定、落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二、负责做好职业病、地方病、慢性病及死亡病例的报告及管理工作。
三、负责安排本院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体检,建立并管理好职工健康档案资料。督查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四、负责职工的医疗、保健、住转院、病休等日常工作的处理。
五、负责本院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工作。
六、负责本院职工的精神卫生和职业防护管理。
七、组织全院职工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及考核,对新分配来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上岗前培训。
八、做好院内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九、与总务部门配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消毒员进行灭鼠、灭蚊、灭蟑螂等除害工作。
十、按要求做好本科室的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
十一、及时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交办的指令性或临时性工作任务。
外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医风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检查细致,力求诊治准确无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外科医生要熟练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对外科急症患者的处置更要积极果断,若有诊断不清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至上级医院。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认真书写病历,填写“门诊日志”,遇到传染病病人时,按规定填报传染病管理芯片,并及时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部门。
四、患者本人需持有效证件,学生需带医疗证、病历,实行挂号就诊一人一号制。门诊医师要合理用药,根据病情一般投药量2-3日,慢性病投药为5-7日。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对待特殊病人严密隔离,及时救治。
院感办工作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xx省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五、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