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XX年对诗经鹿鸣的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此诗主题,素来有争辩,大体有美诗和刺诗两种建议。下边给大家整理了对诗经《鹿鸣》的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对诗经《鹿
20XX年对诗经鹿鸣的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此诗主题,素来有争辩,大体有美诗和刺诗两种建议。下边给大家整理了对诗经《鹿鸣》的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对诗经《鹿鸣》的赏析
《鹿鸣》是祖先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贵宾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此后乃推而用之村夫也
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此后渐渐实行到民间,在村夫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断该是吻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梦想,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必然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荒野上,一群糜
鹿安闲地吃着野草,时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友善悦耳。诗
以此起兴,便创建了一个热情而又友善的气氛,若是是君臣之间的宴会,
那种本已存在的拘束和紧张的关系,立刻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
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
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
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必然的礼
数,等级庄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经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
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确立了友善欢欣的基
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重新至尾洋溢着高兴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境界带进
“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依据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一定奏乐。《礼记·乡喝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
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
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
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当,故诗云“鼓瑟吹笙”。曲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部是高兴
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对照,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行隔绝”之悲,惟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欣快乐,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
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允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情高兴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
物。献礼的人,在乡下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喝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送的古风,即便到了今天,在大旅店的宴
会上仍可见到。尔后主人又向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