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8/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当前村庄规划仍然受到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的关键任务。本文在阐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导则远远超出了上述《导则》所涉及的内容,直接的影响是村庄整建规划难做。此外,由于设计任务繁重,规划成果比较粗糙,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村庄规划所涉及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问题难解决,导致规划难以落实
《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均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规定。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将已经分散到农户的土地集中以建设中心村居民点或公共基础设施等,在制度上存在难以供地的问题。如果所作村庄整建规划的中心村居民点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跨越了村民小组,在村庄规划进入征求村民代表大会意见这一程序时,就遇到了设计人员难以解决的中心村居民点土地权属、流转问题,导致规划难以落实。



各级主管部门对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起步较晚。村庄规划起点低,没有前瞻性、适用性,规划技术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村庄规划需求;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大多数规划仅停留在村庄的总体规划,对电力通讯、排污、给水等没有作专项规划,对村庄长期发展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
3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策略
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目前,在农村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目标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农民市民化方面达到或接近城区的水平。实践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有工业化助推型、招商引资倒逼型、产业支撑型、政策性整村搬迁型、政府主导型、村(居)委会或工商资本下乡开发型。相比较而言,前三种类型应该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体,比较容易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农村格局。
村庄规划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村庄规划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庄规划应该因势利导,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中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中国传统村落中有不少极具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民族村和涵载丰富历史人文信息的村,中国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必须谨防在大规模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被有意无意地破坏、损失,因此,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迫在眉睫。万万不能把所有老民居、老村庄都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中,务必要做好对古民居、古村落、民族村的保护和历史人文村名的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