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辉的旗帜"征文
盛满党恩的乡村路
襄阳市三十六中学 六(1)班 王孔贤
指导老师 吴世友
我出生在枣阳蔡阳的王庄。村里什么都好,就是偏僻了些。多少年来,村里的人去镇上逛街、赶集只能走“光辉的旗帜"征文
盛满党恩的乡村路
襄阳市三十六中学 六(1)班 王孔贤
指导老师 吴世友
我出生在枣阳蔡阳的王庄。村里什么都好,就是偏僻了些。多少年来,村里的人去镇上逛街、赶集只能走那条十五、六里弯弯曲曲的土路。走一条好路是村里多少辈人的梦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听爸爸说,八十年代,,她总是早早写信嘱咐我爸爸何时到火车站接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姑姑赶的是晚间的火车,下车时,大雨倾盆。我爸爸在候车室等了一个多小时,见雨势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又怕家里人担忧,只得深一脚、,怨不长眼的天,怨泥泞不堪的那条路。伞被风吹走了,拣回来;滑倒了,,怨声变成了哭声……一年后,她走上工作岗位,回家更少了。有一年春节,她竟然都没回来。过节嘛,小孩子喜欢热闹,长辈们看重团聚,姑姑的缺席使我们家少了许多欢笑。奶奶叫我写信“骂"姑姑,她回信时委屈地说:年前天气不好,那条路太难走了
,不仅要花钱,还要绕很多的远路。那条路也就成了奶奶的心病。(精品文档请下载)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那条路变成了石子路,通上了三轮车。我爸爸也早已在城里谋到了一份工作,我们的三口之家也到了城里。后来奶奶不在了,爷爷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感觉还行,既缩短了人们路上奔波的时间,又可以“风雨无阻”.可日子一长,路被轧得坑坑洼洼的,又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人坐在三轮车上常被颠得脸色发白,三天不下雨,一路上尘土飞扬,一趟车坐下来,人人都灰头灰脑的。乡亲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你在城里工作。你说说,我们年年交乡村道路建立费,都用到哪儿去了?怕是被那些干部们吃光喝光了吧!”爸爸只能报之一笑,从内心深处也能谅解他们的“不敬”。“要想富,先修路”,路不好,我和爸爸的家乡只能偏僻下去。和他们一样,我们也盼望有条舒坦的路,让我,还有爸爸能和爷爷多几次促膝交谈,在爷爷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尽快地出如今他身旁,让他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有一阵子,爸爸疯狂地买福利彩票,天天盼望着中大奖,为修好那条路出份力,或者买套大房子,把爷爷接到城里来,
可彩票最终没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精品文档请下载)
     今年9月,借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受益于“村村通”工程,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