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几种结合方法
李万浓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更是让学生叫苦叫累叫头痛的问题。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化难为易,化苦为乐,化被动为主动呢?为破解这个难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采取“写与起来,仍以初中语文第一册为例,在上第一单元的作文课时,我先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然后再用一个课时让他们把自己说的话记下来,并给自己所写的话命题。课后,我收上学生作文阅读,发现学生普遍写得流畅感人。这次作文训练后,有一位学生还在周记中写道:“我觉得这次作文一点都不难,我一下子就把它写好了,而且我对作文还产生兴趣呢,这感觉真妙!”能有如此效果,我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以“说”促“写”的训练,不但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让他们觉得作文并不难,而且锻炼和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和给文章自行命题的能力。初中版《语文报》第90期有一篇名为《“全天候”校长》的文章。该文中伦敦校长就是以“任课教师因车祸临时出故障而不能按时赶到学校”这一鲜活的生活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和登台摹拟表演,让学生设想出任课教师菲安娜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和处置事故的办法,最后以《菲安娜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情景作文。伦敦校长的这一课正是以“说”促“写”,把“写”与“说”有机结合的范例。
因此,把“写”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大作文”与“小作文”相结合
谚语说:“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写”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并采用“大作文”与“小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大作文”,指的是每个单元的一次结构完整的作文。所谓“小作文”,指的是日记、周记、随笔等片断作文。平时,我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周记、随笔,并有针对性地把它们与单元作文相结合,也就是使单元作文在“小作文”基础上水到渠成。如我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以《校门口所见》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根据以往的经历,要求学生立即写这类题目的作文,他们往往对学校门口所发生过的事情不曾留意,或缺乏观察,所写的文章大多是内容空洞,胡乱编造,“学雷锋”、“捡钱包”则是他们的首选题材。为减少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没有布置学生立即以《校门口所见》为题作文,而是根据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必经校门的实际,给他们一周时间,要求他们每天出入校门时注意观察,并把所见所闻和感受记录下来。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把观察到的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强烈的事情说出来,并让他们讨论谁说得好,好在哪里。最后,才以《校门口所见》为题要求他们写一篇记叙文。结果,此次作文多数学生写得有血有肉、流畅生动,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文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作文能力,更为可喜的是培养了他们随时动笔的习惯,可谓“一箭双雕”。
四、“写”与“改”相结合
外国作家布瓦洛说过:“写作要慢中求切;切不可灰心!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砧上锤二十次。”这位作家的话揭示了“文从改中出”的道理。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作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
作文修改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