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ppt

格式:ppt   大小:1,13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ppt

上传人:rabbitco 2017/7/27 文件大小:1.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商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问官员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4课明清皇权 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隋唐(完善)
元(新发展)
宋朝(加强)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明清(顶峰)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设立军机处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加强统治;
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皇帝


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
1. 背景:明太祖废丞相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
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材料二:胡惟庸案
“明朝那些事儿”之一: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加强君主专制
?
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央权力是怎样分配的?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具体原因)
(历史原因)
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
②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③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废丞相
结果: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思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
材料: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朝那些事儿”之二:“劳模”朱元璋
“内阁”
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