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血管成形术回顾与展望讲义.ppt

格式:ppt   大小:17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管成形术回顾与展望讲义.ppt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2/8/25 文件大小:1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管成形术回顾与展望讲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管成形术回顾与展望讲义
前 言
1964年 Dotter和Judkins开创
1972年 Gruntzig发明双腔球囊导管,使之成熟。
1972-1999年 有了重大发展。表现在:
适应征扩大
疗效提高50-95%
并发症血管成形术回顾与展望讲义
前 言
1964年 Dotter和Judkins开创
1972年 Gruntzig发明双腔球囊导管,使之成熟。
1972-1999年 有了重大发展。表现在:
适应征扩大
疗效提高50-95%
并发症降低5-<1%
半年再狭窄率下降至20%
1972-1999年血管介入治疗发展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2-1985
PTA为主
成功率:85%
半年再狭窄率:30%
限度:长段、完全性梗阻者无法实施
第一阶段 1972-1985 PTA
PTA并发症:
急性闭塞
血栓
急性夹层
夹层
假性动脉瘤
限度:长段狭窄、完全性梗阻病变不能成功
第二阶段 1985-1995 激光血管成形术
开通率:50-85%
问题:
急性闭塞率:20-50%
穿孔等并发症
价格昂贵
仍需PTA
第二阶段 1985-1995 动力性血管成形术
开通率:75-90%
问题:
闭塞率:30%
再狭窄率未降低
任需PTA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钛-镍合金形态记忆支架
球囊膨胀支架
自膨胀支架
带膜支架
放射性支架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基本特性要求:
几何形态稳定性,顺应性
物理-化学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支架基本功能要求:
预防再狭窄
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并发症(夹层、假性动脉瘤)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支架基本材料
316超低碳不锈钢
钛-镍合金
钽金属镀膜支架
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支架
辐射支架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支架的临床应用
PTA并发症治疗
急性闭塞:血管壁张力降低
急性夹层
假性动脉瘤
再狭窄
血管狭窄的第一治疗方法
重度偏心狭窄
长段狭窄,PTA效果不佳者
混合型病变
复杂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治疗效果
降低再狭窄率10%
半年再狭窄率20%
治疗PTA并发症
扩大PTA适应征
第二阶段 1985-1995 血管内支架
存在问题
未能完全解决再狭窄问题
仍有再狭窄发生
血栓形成
2个月即可有内膜增生
如何提高血管成形术效果?
第三阶段 1995-21世纪 针对血栓形成的治疗
转基因治疗
血管壁转染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
活性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
( a-UPA )
第三阶段 1995-21世纪 针对再狭窄的治疗
转基因治疗
转基因内皮细胞支架
转基因病毒感染内皮细胞
目的
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合成前期(G1期)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过度再生
第三阶段 1995-21世纪 针对再狭窄的治疗
辐射性治疗
放射性铱
放射性支架
同位素球囊照射
目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第三阶段 1995-21世纪 针对血管再生的治疗
生长因子
在冠状动脉及下肢动脉内注入生长因子,发现一周后病人毛细血管生成,病人症状改善。
问题:血管内皮细胞瘤形成
第三阶段 1995-21世纪 血管疾病治疗的预测
介入治疗再狭窄问题很难突破
基因治疗尚是未知数
转基因的效果
转基因的副作用:改变了物种,违反了自然规律,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投入大:效果/投入比小
预防仍是第一位
人类健康将是21世纪重要工程,有“ 第四产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