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免费|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
数学建模是指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重要途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概念、定理法则、公式推导、性质运用等。理科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严密式的、规律式的,在传统的理科专业教学中尤为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严谨的方式来逐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掌握很好,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2013年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调查中可知,理科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比预想的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个高校对理科理论知识课程的开设比重大,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与抽象的理论内容“打交道”,教师在授课中多采用概念解析、原理推导等方式,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面对实际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经验,这中现象在理科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职场竞争,他们往往处于劣势的位置,自身的整体竞争力有所下降。
工科专业注重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手段来化解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原理的应用、项目工程的设计实施、项目工程的创新与发展等都需要技术人员具备数学素养,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数学的知识。例如建筑类专业,第一步项目的实地勘测,第二步资料的整理收集,第三步方案的规划设计,第四部施工的具体数据标准,第五步后期工程质量的检测,每一步都有数学计算。工科的目标是培养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及其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教学调查中,可以发现,相当多的院校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技能为主,在课程的安排上,工程实践性质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而具有基础作用的数学课程设置的很少,使数学处于边缘的尴尬位置,也使学生不认真看待数学,甚至怀疑数学是否有用。长久以往,不利于学生专业的深入学习,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不利于长远发展。实际工程项目的进行中,技术原理的应用、理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数学素养,即:“数”与“形”的属性的敏感性、数理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想象能力。
因此,应当合理的权衡数学的位置,强调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也不容忽视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两者相互作用。
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性中的意义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七个步骤,分别是: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与推广。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性方面,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本素养,在数学建模的进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难问题,对学生是一种充满刺激性的挑战,这种挑战性激励使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数学建模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