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10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docx

上传人:人古代表 2022/8/25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三峡
  郦道元
  
  
【人,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其间 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 属:连接;引:延长
  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13、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
  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1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重点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常考点】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是什么
  答:晴霜初旦,林寒涧肃。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说这是秋天。还有林寒,夏天的树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秃的,只有秋天才会林寒涧肃。
  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答:本文重在写水,夏季三峡的水为湍急,极具特色,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两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两季合起来写;秋季凄清,写在最后。
  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答: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