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贝时璋用生命点亮生命科学之光.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贝时璋用生命点亮生命科学之光.docx

上传人:大于振 2022/8/2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贝时璋用生命点亮生命科学之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贝时璋用生命点亮生命科学之光
2009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走完
了107载人生历程。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嘱是:“要为国家争气!”贝时璋少小离乡,从渔民张这样精巧的画图,每张图都特别逼
真。
年后,即1978年3月,因为贝时璋长久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并在科学研究中获取优异成就,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与他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又过10年,1988年3月,土滨根大学第3-次授与贝时璋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钻石博士”)。世界上获土滨根大学如

此殊荣者仅贝时璋一人。
当初,贝时璋在德国初露头角,引起德国学术界的重视。可是,
物质上的诱惑,导师的相劝,都没有摇动贝时璋回国效劳的信心。1929
年秋,他告别土滨根大学,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间房办起浙大生物系
回国后,浙江大学是贝时璋贡献智慧的重要场所,也是他青年时代生活过20年的地方。
在浙大校长拨给他的三间房里,他唱着“独角戏”,筹办起了浙大生物系。三间房各自派上了用处:一间卧室,一间工作室,一间实验室。而教课需要的画图都自己亲身着手制作。就这样,他空手发迹创办了浙大生物系。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教课与科研需要的仪器、药品和书刊他也亲身一一列出清单,精打细算地购买。
贝时璋与浙江大学的深沉感情建立在长久的共患难之中。1937
年11月抗日战争迸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几经周折,历程艰辛,于1940年1月抵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成功。
在浙大西迁途中,贝时璋协助竺可桢校长保持教课和科研的运转,在日本飞机的追击和狂轰滥炸之中,仍利用全部琐碎时间在显微镜下精心画图。1938年学校抵达江西泰和县时,他已绘制出教课图片百余张,知足了教课实验的急需。1939年2月5日,日寇敌机在广西宜山标营浙大校舍投弹118枚,学校损失深重。可是贝时璋心中仍只有一个信念:赶忙组织师生上课。生物系师生在他的带领下,白日逃

警报,夜晚照常上课或做实验。生物系的一次学术性读书报告议论会,也在夜晚于一间民房楼上按期举行。
教课中,他经常右手写板书,左手同时画图配合讲解。他绘制的
图片精准优美,就像一幅幅艺术品,让学生们终生难忘,他们说:“听
贝老师授课,不单学到了专业知识,仍是一种艺术享受。”他还能够将
成千上万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文名称背得滚瓜烂熟,常
常使学生们吃惊不已。在浙江大学,贝时璋先后教过一般生物学、普
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等课
程,同时又从事相关科学研究。贝时璋不单对当时前沿的实验生物学
有宽泛深入的研究,还拥有牢固的传统生物学的基础。他授课时,讲
授的内容翔实,条理清楚,论点精髓,解析透辟,深入浅出地突出各
类生物在进化上的联系,使学生简单贯通融会。
1930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最
艰辛的岁月里,贝时璋先后担当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学院
院长,培育了众多学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
创始“细胞重修学说”
在长达80多年的科学探究生涯里,贝时璋主要研究动物的个体
发育、细胞常数、重生、中间生、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修、
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眼柄激素等,此中尤以细胞重修的研究最
为突出。
1932年春,贝时璋在杭州郊区松木场稻田的水渠里察看到甲壳
类动物丰年虫的中间性,并发现在其性转变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奇怪变

化,即细胞解体和细胞重修的现象,这新的细胞生殖方式和路子的发
现,打破了细胞只好由母细胞分裂而来的传统观点。贝时璋将此种现
象称为“细胞重修”。1934年,在浙江大学生物系的一次商议会上,
他报告了这项研究结果,他的“细胞重修学说”完全打破了这个世界
生物学界崇奉了100多年的“细胞来自细胞”的金科玉律,也此后奠
定了他作为我国出名细胞生物学家的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