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儿挑食现象及其教师的指导策略
彭宏敏
摘要:挑食是指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例如只喜欢吃鱼、肉,而不喜欢吃蔬菜。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幼儿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说明,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幼儿与营养良好的幼儿比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此外,家长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幼儿吃东西,这样不仅不能纠正幼儿挑食,还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影响幼儿挑食现象的因素
〔一〕 家长娇生惯养想吃啥就给啥:现在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都有独生子女的通病,家长们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的东西吃。
〔二〕零食不离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零食的种类不断增多,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三〕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家长嫌孩子小自己吃饭弄得满地都是、满衣服都是很脏家长收拾起来比拟麻烦,因此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食,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四〕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许多家庭已习惯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然而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依靠零食来补充。
〔五〕未把握饮食时间:在很多家庭中常常会出现孩子刚睡下,或刚做完游戏就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缺乏,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挑食。
〔六〕食物单调:当今社会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挑食也就形成了。
〔七〕父母挑食:有的父母本身有挑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给孩子暗示性的养成了挑食的习惯。
〔八〕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九〕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挑食。
怎样预防幼儿挑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我深知幼儿园在幼儿学年前教育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也与家长们沟通过,家长们都能认识到幼儿挑食会给幼儿的日后开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很多家长知道了挑食会给幼儿带来严重的危害却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我认为针对幼儿挑食现象可以从家长和幼儿两方面进行预防;
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先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与幼儿园较好的配合。在家庭中用餐时要注意:
1、餐前气氛要轻松、愉快、活泼。准备饭菜时可与儿童一起商量吃些什么,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儿童帮助摘菜、洗菜,并有意夸赞儿童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觉得自己帮助做的饭菜更有味道,以促进进餐。
2、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餐室要明亮,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选择偏红色调的就餐环境可使儿童消化液分泌增多,就餐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