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漫步》教案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风光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漫步》教案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风光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漫步在公园的小路,漫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漫步》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老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漫步"这件事理出文章构造框架。
,老师可围绕“漫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漫步;全家一起漫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漫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时机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时机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表达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精品文档请下载)
(尊老和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答复在整个漫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微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知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