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将进酒》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将进酒》教案.doc

上传人:whetyo 2022/8/2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将进酒》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将 进 酒 李白
课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始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腔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沉着、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大方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 示诗人对将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沉着。“缺乏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和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大语调读.
 
四、 研究课文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根底上,老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开展的脉络作一点详细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可以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久反衬人生渺小,因此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
——“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将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和《行路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认和摈弃,又以古来圣贤和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结: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到达了高潮点。
板书: 悲-—乐-—愤——狂
愤激
2。试将“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点:内容上一样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消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