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根底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根底;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的质量大得多。
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一样的。
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体积一样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一样?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动手参和、观察考虑并答复
学生举例
猜测假设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展大胆猜测:(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测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展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和假设)
学生大胆进展猜测
实验探究
组织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和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一样。2、对实验过程进展指导。
按方案进展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
实验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水1
50
50
1
水2
100
100
1
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交流和
讨论
3.考虑和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和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一样?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考虑讨论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作业
指导丛书P26 1、2、3
课题
第二章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2课时)
执教
林忠钰
教学
目的
1.知识和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和生活实际的联络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