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5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8/26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开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2
第一节开展根底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3
旅博会等知名展会成为西部地区投资、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区城镇分布密集,是西部地区城镇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2021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到达 55%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中心城区人口分别超过500万、100万,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开展。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效劳体系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图1 行政区划图
  根底设施支撑保障有力。以**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和高速公路网正加快完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渝客专建成运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可实现 8小时通江达海。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 4200万人次,**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立,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工程加快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升,西部通信枢纽初步形成。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平原经济区开展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经济区开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布局**,成德绵地区成为创新改革的先行区,**获批国家级自主创新示*区,**国家科技城建立加快推进,为经济区开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成渝城市群开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为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了新的空间。国家加快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支持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军民融合开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极大激发经济区高端产业开展潜力。天府国际机场以及一批重大铁路、高速公路建立加快推进,将显著改善经济区开展条件。国家扩大向西、向南开放,支持内陆地区提高开放水平,有利于经济区进一步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
  同时,**平原经济区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开展步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构造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安康开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两位数的高增长转换到中速增长阶段不可防止,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区整体开展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兴旺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区域内开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仍突出。经济区产业同构较为严重,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转型开展压力加大。城镇体系构造不合理,城乡开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城市建立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矛盾凸显,局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区域水环境恶化趋势仍未改变。区域一体化开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内部协调机制尚未健全,促进要素流动的制度环境及统一的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 z
第二章总体要求
**平原经济区要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全面践行“五大开展理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动转型开展、科学开展,为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建立经济强省做出更大奉献。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学****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实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开展战略,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构造转型升级;以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立为重点,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开展和实施扶贫脱贫攻坚为核心,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开展机制为着力点,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建成西部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增长极。
第二节根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开展。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军民技术融合创新,大力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产品和效劳高端化,实现开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开展。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主动推进多层次、宽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更大*围内拓展开展空间,推动开放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引领全省加快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开展水平。
  坚持协调联动、一体开展。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