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09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doc

上传人:lu2yuwb 2022/8/27 文件大小:1.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浙江理工大学
班 级:[12理工实验班〔1〕]
学生姓名:[黄 芝]
学 号:
指导教师:[覃 予]
完成时间:2022年8月27日
[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目 录
一、 引言 3者很难被接纳,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比拟小。
 供给商分析 
格力核心供给商有飞兆半导体公司〔节电技术〕、江西铜业集团〔原材料〕、马钢集团〔原材料〕,其中上游厂商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强。
购置者分析
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好的性能,还要节能环保,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其次,对售后效劳也越来越重视,企业为了应对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并提升效劳质量。
市场上的产品多样化,比方美的、海尔等国产名牌都在不断创新,竞争剧烈,消费者可以对品牌进行比照,议价能力强。
替代品威胁
格力主要在空调类电器上占有主要优势,但是由于竞争者,也产生威胁,因为竞争者也在不断研发创新技术,比方海尔公司在2022年底正式推出空气净化类空调,,这些技术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格力空调产生一定威胁。
营运环境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格力空调奉行“技术第一,营销第二〞信条,它专注于空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在定频
空调领域,进一步稳固了行业龙头的技术优势。格力的另一大差异化战略是自有渠道的开发,进一步摆脱家电大卖场的束缚,在全国开设一万多家格力专卖店,开创了家电行业的竞争新策略。 
美的在空调方面主打变频空调,且在广告费用方面投入很大。美的重点布局家电下乡,将高端产品平民化。这使得美的近年来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海尔非常注重品牌战略,选择的是高端市场,且拥有很多差异化的技术,这些技术使得海尔的空调更加智能化,更难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要。另外。海尔坚持用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
采购能力
格力自身的产能规模已经很大,加上与日本大金合作,双方联合采购上游原材料,再加上通过凌华扩产压缩机,因此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格力来说没有很大压力。格力拥有很好地采购能力,有能力消化上游的涨价压力。
制造能力 
作为空调巨头,格力的生产能力有目共睹,在全球,格力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巴西、巴基斯坦、越南8大生产基地。制造效率及效果都很高。公司拥有各类国家级认证科研实验室300多间,45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和3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科技。家用空调年产能40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 
营销能力 
返利政策
最常用的是淡季返利和年终返利,前者用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问题,也更好的把经销商和企业拴在了一起。后者那么使经销商信心进一步增强,为下年的返利政策的埋下了有利的伏笔。 
联合代理模式
也称为区域销售公司模式。特点是由厂商联合组成区域性品牌销售公司,统一渠道、统一网络、统一市场、统一效劳。 
专业代理模式
具体表现为格力空调专卖店。格力在保持原有销售渠道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吧销售渠道深入到最终端,从而有效减少厂商冲突。
财务能力 
格力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由于较高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而资产周转率与同业相比拟低。格力电器采用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流动负债来满足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产的应用战略,可以减少公司投入资本量,在销售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 
格力电器通过挤占上下游资金形成了很强的融资能力。由于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营销模式,导致格力电器不仅有大量的预收账款存在,而且还有大量的应收票据存在,实现了其特有的财务模式。 
人力资源能力 
格力目前拥有8万多名员工,人力资源功能完善。薪酬分固定工资、浮开工资、绩效奖金、专项奖励和股票期权,利用浮开工资、股票期权、绩效奖金来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对有突出奉献的员工采用专项奖励。
企业战略分析
SWOT分析
优势S
是世界名牌,具有优质的客户资源,有良好的口碑效应和信誉。
在行业内技术领先,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产品线、专利都是行业内最多的,掌握核心技术。
目前是行业内产能最大的,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
劣势W
格力的技术在国内是领先的,但与国外制冷巨头所掌握的技术,尤其是在新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家电渠道的演变,格力目前的渠道优势在不断的弱化。
目前,格力公司的人才储藏、科研投入与国际化大公司相比还远远不够。
时机O
参加WTO后,国家逐步减少关税壁垒和税收
市场份额不断向一线品牌集中,竞争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开展,节能健康成为主要的购置标准
我国空调品牌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