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三环理论
院前急救体系
院内急诊体系
重症监护治疗体系
2
急救复苏生存链:
早期呼救EMS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ALS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三环理论
院前急救体系
院内急诊体系
重症监护治疗体系
2
急救复苏生存链:
早期呼救EMS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ALS
3
心脏呼吸骤停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紧迫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最初的保证供氧和脏器血流灌注的急救措施,称心肺复苏(CPR),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
目的是防止和救治突然的意外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生命。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
4
原因
(一)80%以上是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心梗所致的室颤(VF)(占80%);
2、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3、心脏瓣膜病;
4、心肌疾病(梗阻性、心肌炎);
5、心脏肿瘤;
6、其它原因(高血压、肺动脉梗塞、传导阻滞等)
5
原因
(二)20%为其他原因:
1、意外事件(创伤、电击、溺水、窒息等);
2、中毒;
3、休克;
4、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
5、药物所致恶性心律失常;
6、医源性(麻醉意外、导管检查等);
7、其他(脑血管病、重症胰腺炎时分泌心脏抑制因子所致等)。
6
心脏骤停后脏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即在常温下,心脏骤停后主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的时间阈值。
脑、神经系统:大脑 4~6min,小脑 10~15min,延髓 20~30min,交感神经节 60min.
心脏、肾小管:30min。
肝细胞:1~2h。
肺组织:更长
7
*
病理生理改变
1、二氧化碳潴留
2、缺氧
3、能量耗竭
4、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8
现场判断心脏呼吸骤停方法
1、呼唤姓名 ,或询问“你还好吗?”
2、刺激病人有无反
3、触摸颈动脉有无博动
4、观测有无胸廓运动,有无气流呼出声
以上各项要求在10秒钟内完成。
*患者在4-5分钟内得到目击者CPR和除颤,生存率最高。
9
C—循环支持(建立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两侧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频率:为100次/分。压/放比相等,中断时间5秒以内
深度:胸骨下陷4~5cm。
方法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不管一人操作还是二人操作CPR比为30:2。小儿为15::1
15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紧接上述ABC步骤进行。
气管插管或球囊面罩给氧。
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除颤与起搏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针对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如室颤为细颤,可先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后变为粗颤后再除颤。
16
D—电除颤
最好在心脏停跳后4-5分钟内除颤。现只要求除颤一次在电击除颤前先作5组30:2 CPR。
能量:双相载指数波除颤器为150-200J,直线双相波形除颤为120J。单相波除颤器为360J。提倡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为200J
电击后即行5组30:2 CPR,(约2分钟)后再检查心律。
* 室颤(VF ),无脉性室速(VT)----电击除颤有效
* 无脉性电活动(PEA),直线----电击除颤无效
17
心脏骤停的药物治疗
(一)起博用药(复苏用药)
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利用a受体兴奋作用):-1mg,无效3~5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最大剂量为()一次静脉注射。
2、血管加压素:20~40mg,缓慢静注(最新起博用药)。
也可单用加压素替代第一剂第二剂肾上腺素。
18
心脏骤停的药物治疗
(二)抗心律失常用药
1、胺腆酮300mg静注(总量小于2000mg/24h);为首选抗心律失常药;
2、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
3、~1mg静注;
4、异丙肾2~6mg静注。
19
长期生命支持(PLS)
保持通气,维持充分氧供: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维持血压:补充足够血容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脑保护
纠正酸中毒。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镇静、抗癫痫。
其它脏器功能的维护及防治
20
通用心脏骤停流程图
无反应 ?
求救
A 打开气道
看生命体征
呼叫EMS/复苏队伍
B 如无规律呼吸,给2—5次吹气
C 给30次胸部按压(每秒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