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部地区城市群.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部地区城市群.docx

上传人:小yi 2022/8/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部地区城市群.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2 —
中部地区城市群
城市群所处的阶段不一样,其城镇化水平、空间布局、中心城市的集聚与分散作用等都有差异,开发的模式、进展的重点也会有所识别。为深化中部地区城市群进展、湘东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都有利用水运的条件,但由于水运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不够、港口布局不尽合理以及片面河段航道等级低等理由,水运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洛阳北郊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和合肥新桥机场等几个机场,功能发挥不够,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对比小。2022年,中部地区四大机场中,长沙黄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最高,,在全国175个民用航空机场中排第12位,分别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②的1/6、1/3和1/3;货邮吞吐量武汉天河机场最高,,在全国机场中位列17位,分别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的1/14、1/10和1/29。
   从空间作用看,根据中部地区城市群内各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看,2022年与2000年相比,占各自省份人口比重增加的有18个城市,人口比重降低的有12个城市,其中武汉、郑州、长沙和合肥四大中心城市人口增加的比重较高,%、%、%%,而人口占比下降的城市要么就是农业大市、要么就是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市、要么就是资源型城市。说明中心城市以及大多数其它城市还处于集聚作用为主的阶段。同时,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也对周边城市造成确定的“空吸效应”。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6 —
   从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虽然形成确定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筹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封闭的或自成体系的地方工业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市群内部刚刚开头形成产业分工体系。如长江中游城市群9个城市中,8个城市将纺织服装业、7个城市将食品加工业、5个城市将建材和机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中,8个城市将食品加工业、7个城市将煤炭产业、6个城市将铝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综合以上几个指标判断,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正处于都市圈进展阶段向城市群快速进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加强政府对城市群进展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近期加快中部地区城市群进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农人工市民化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化进展
   积极探讨农人工市民化的门槛,在构建合理的农人工市民化本金分摊机制的前提下,有序将有意愿成为市民的农人工转变为城镇居民,并且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居民一致的根本公共服务。借鉴重庆市户籍改革的阅历,当农人工转为市民后,在就业、社保、住房、教导、医疗五大保障领域实现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穿上城市“5件衣服”,支撑人口城镇化健康推进。目前,要重点搞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农人工根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贯穿,制止展现一致的制度,多头管理、多种形式的局面。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全面放开县级以下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抓紧研究建立城市群内地级以上城市有序的准入制,允许符合具有稳当职业和稳定收入的外来人口在经常居住地落户,引导滚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6 —
(二)积极打造产业承接平台
   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引导示范作用,在城市群内建立多种形式的产业进展平台。实时总结沪苏浙皖共同推进皖江示范区创办的战略合作阅历,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城市群内各城市区位、能源、产业、市场、劳动力等的优势,激励和支持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外界的合作,共建产业飞地,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进展。不断完善园区、产业集聚区、新区的根基设施创办,创新产业进展平台的管理体制,形成一批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平台,巩固产业承接平台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8 —
   (三)合理化城市群的城镇体系
   武汉城市群中的武汉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特大城市迈进;黄冈市要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缩小管辖范围,并且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特大城市;仙桃、潜江和天门要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进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才能,领先建***口集聚才能强的中等城市。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市要加快与开封的同城化步伐,提升郑州在河南省中的位势;洛阳、焦作、许昌、漯河等城市要依托新区的创办,拉大城市框架,带动人口向新区集聚,积极培育特大城市。湘东城市群要推进长株潭同城化进展,形成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