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区域经济.ppt

格式:ppt   大小:1,90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经济.ppt

上传人:放射辐射 2022/8/28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经济.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经济182962423
杜能圈:为求收益极大化,农场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远近成同心圆式的空间配置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
第二圈:林业
第三圈:轮作(不休耕)
第四圈:谷、草、休耕轮作
第五圈:三圃式(距城市最远、最粗放)
区域经济182962423
杜能圈:为求收益极大化,农场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远近成同心圆式的空间配置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
第二圈:林业
第三圈:轮作(不休耕)
第四圈:谷、草、休耕轮作
第五圈:三圃式(距城市最远、最粗放)
第六圈:畜牧(距城市51-80公里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少的地点。
韦伯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他把由此所决定的最小生产成本作为厂商选择最优区位的标准。
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认为,生产成本最低点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因为生产成本的低下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他们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其中做出很大贡献的学者为克里斯泰勒。他认为,组织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克氏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其理论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区位与其市场结合起来,并把生产和消费放在市场区中进行研究。廖什也把寻求最大利润作为工业区位决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研究与战前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二是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三是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度假等的第三产业;
四是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区位论的发展形成了两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方向。
一是区域科学方向。区域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和组织为主,常应用计量经济学、系统分析的方法编制区域的总体模型。
二是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从地理区域的角度,考察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内部机制,模拟和预测区域的发展过程。常用的方法为数量统计、投入——产出分析、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其方法论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与战前区位理论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是由德国学者来完成所不同的是,战后区位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来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的。
其中,艾萨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艾萨德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区域空间的总体均衡模式,为工业等各种投资项目提供咨询。
其研究已超出了传统区位论局部均衡、纯经济要素的研究范围,追求的是区域总体的均衡以及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
1、区域结构
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3、区际分工与联系
4、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的概念
一般而言,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元。
经济区域的概念
首先,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载体;其次,经济区域应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上较为完整的地区;再次,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最后,经济区域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划分方法有同质性方法和集聚性方法等。按其定义,经济区域是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经济区域构成要素
经济区域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地域依托,是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要素。经济区域有多种类型,但都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
经济中心:是某一区域区别于自然区或行政区而成为经济区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空间聚集运动所形成的商品交换场所、物质生产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及教育科技中心,在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区域中心城市。
经济腹地:是经济区域赖以存在着基础,是区域经济地域运动格局的“底盘”,载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