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沂蒙红色教育感想(优秀).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沂蒙红色教育感想(优秀).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8/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沂蒙红色教育感想(优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沂蒙红色教育感想(优秀)
走红色之旅 受革命传统教化
五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和组织领导下全镇人员分两批参观巡游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的沂蒙红色教化基地。
踏上“沂蒙古道”的青石板路,

沂蒙红色教育感想(优秀)
走红色之旅 受革命传统教化
五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和组织领导下全镇人员分两批参观巡游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的沂蒙红色教化基地。
踏上“沂蒙古道”的青石板路,顿感革命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迈入“马牧池”城门,雄关险隘的崔嵬之气便从心底油然而生,至此方知李太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绝非仅适用于蜀道之剑阁;孟良崮墓区内2859名出名烈士和2680名无名烈士的坟冢让我们心中升腾起对革命先辈的景仰和怀念;视野中“红色堡垒村”、“红嫂院”的茅草屋,石头院,小土路,石台阶,典型的山乡村景,古院风貌,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可歌可泣抗战时期。这一切虽然低矮破旧甚至有些肮脏凌乱,但它们不仅再现了沂蒙民俗,而且反映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更见证了革命前辈们生存环境的艰苦和抗战的坚韧。面对这一切,我内心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什么让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仍铮铮不屈,坚持斗争?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坚决拥护抗战?是什么让他们在极其艰难恶劣的环境下仍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院落中红嫂明德英和那一尊尊烈士塑像向我们讲解并描述着他们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中国抗战事业的铁肩道义和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王换于铁肩道义,机灵斗争,包存《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流传百年佳话;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慈母柔情,爱党拥军,谱写动人故事;陈若克坚决信仰,舍家为国,书写悲壮诗篇,英勇就义时仅二十二岁啊……


参观完毕,乘车返回途中,我久久地陷入了深思…… 今日,面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忘却,没有理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