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6 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
(A)
【甲】观沧海
【乙】望岳
唐 杜甫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荡
《钱塘湖春行》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
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
《钱塘湖春行》的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 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
【第二组】
1、甲乙两文描写了水景,【甲】写出湖景 特点,【乙】写出江景 特点。
)
。
。
2、下列对【甲】【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都描绘江南的春日景物。
。
F)
破山寺后禅院
饮湖上初晴后雨题
水光潋滟晴方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色空蒙雨亦奇。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欲把西湖比西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空蒙”的意思是 ; “万籁”的意思是 。
2、 下列对以上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两首诗都是律诗,前者是七言律诗,后者是五言律诗。
这两首诗都运用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这两首诗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G)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意思 ;从这首小令的意境看,“断肠人”是指
上两首都表现了 之情,两首曲也都把情融入景中;相较之下, 《黄鹤楼》选景起到
之效果。
(H)
山居秋暝 题破山寺后禅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第一组】
1、 请分别写出两首诗作者的姓名:前者 ,后者是 。
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前者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后者抒写的是清晨古寺的幽美绝世之美。
前者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后者表现诗人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 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前诗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后诗颔联写寺院的幽景,颈联写诗人在寺院所见。
两诗都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宁静的画面。
【第二组】
1、 两首诗中“空”字含义有另U, 前者的意思 ,后者是 。
2、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都借助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
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的情调。
都表达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第三组】
1、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 (诗派)中的名篇,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
2、 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
两首诗描绘了山间美丽的秋景,一早一晚,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受。
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甲诗“空山新雨后”与乙诗“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都表明了眼前美好的景色能使人心中的俗念消 除净尽。
甲诗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苏轼对于作者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第四组】
1、 甲诗中的“王孙”是指 ,甲诗题目中的“暝”的意思 。
2、 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两首诗都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名篇。 “空”字的解释是一样的。
、脱离尘世的思想。。
(I)
甲】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两首诗都在标题中点明了该诗的体裁。“送”点明了甲诗是一首 诗,“酬”以及“见
赠”点明了乙诗是一首 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