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②际夜:至夜。③潭烟:水汽。④弥漫:渺茫。
[思考与练习]
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         、           、          (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个字:          
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泛
春江
月夜
花路
幽意(幽居独处,不与世事,
放任自适的意趣)
爱好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愿意做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
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qí)
①(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思考与练习]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
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孤云
前者:住宿;后者: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①夜宿茅屋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院中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
滋养着地上的青苔。②“宿花影”一处用到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儿似乎沾
染了主人的气质风华,也如人一般有灵性,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
③表达出作者对王昌龄才华与人品的褒扬。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唐)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①,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②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③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④。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②井税:这里指赋税。③戎旃(zhān ):军帐。④典:治理。⑤委:率。⑥刺船:撑船。
代宗广德元年,西原蛮族(指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
的盗贼攻入道州,把城内的财物几乎抢光了才离开。
第二年,盗贼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进犯道州的
边境而退。难道是道州的兵力能够克敌吗?这不过蒙
受他们的怜惜罢了。各位官吏为什么这样忍心苦苦
地搜刮呢?因此作诗一首给官吏们看。
带领全家去打鱼种麦,到老都住在江河湖边。
早年正逢太平盛世,我在山林中住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