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照合格党员标准,查找自身存在问题。
听取领导、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深刻查摆问题,仔细剖析缘由,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以下对比检查材料。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贯彻中心八项规定精神的根本状况。
习惯于做“二传手”,抓落实“一阵风”;结合实际推开工作不力,有些工作停留在会议、文件层面,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究竟的劲头,比方我自己的工作是新农村建立,但如何建立新农村,却没有自己的思路,虽然始终要求想方法,却始终停留在口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另外不注意会议效果和文件执行结果,催促落实不够,导致一些突出冲突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
学用“两张皮”,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擅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满意于一般性的学习,带着问题学、深入思索学做得不够,理论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工作更多的是拼人脉、靠积存、凭阅历,对理论指导实践重要性熟悉不够,没有真正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正确结合点,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做得不够。我自己看过许多外国农业进展的阅历,也写过一些文字,但没有结合到咱麟游农业农村进展上来。
(二)官僚主义方面
。群众观念有些淡薄,深入群众不够常常,体察民情不够直接,效劳群众不够主动,排解民忧不够准时;平常接触基层干部多,接触普遍群众、尤其是在三农工作中听取群众意见偏少,在察实情、听实话上有缺乏;有效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比拟单一,面对面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和途径不多、渠道不宽,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得不够准时全面。
。
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问题较多、主动化解冲突较少;检查指导中注意抓大的工程、大的工程,无视与民生相关的小工程、小工程。我们包的村是团庄,我包了一户冯书文,他家五口人,家里只有几间大房,破旧不堪,我去了他家几次,却想不出方法帮他解决。
。
调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走一步、看一看的想法多,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详细步骤少;走马观花,满意于到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点,缺少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调研时了解面上工作、一般性状况较多,沉下心来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和措施少;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进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不够,有调查少讨论,提出意见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够强;习惯于当场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详细问题和实际困难,对一些影响和制约长远进展的深层次问题讨论得不够,理不出更多推动全面工作、有利于科学进展的对策措施。
比方我们县的统筹城乡进展工作,我走了全部乡镇与乡镇领导谈话,但谈话泛泛的,没有深入下去,因此提不出有操作性的我县统筹城乡进展对策,提出了的却脱离实际,难以操作。
7月10日到11日我和干部搞农夫增收调查,走的多是村组干部,走的是有产业较大的村,走访一般群众少,没有深入到一般群众中去。
(三)享乐主义方面
,开拓创新意识欠缺。
一是思想上因循守旧,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遇到详细问题的争论与决策,观念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理解新思想、承受新事物的力量不够强。感觉自己年龄在单位是最大的,也安于现状,不想进展,等待离岗时间,失去上进的动力。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攻坚克难的士气缺乏,工作上有畏难心情,遇到难度大、风险高的事宜,往往采纳保守策略,对政策上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讨论不够,机械的执行,或等上级,或不作为,生活上求安逸,表现为工作不够积极、不够主动,不敢担当。
。随着经济进展、生活水平提高,厉行节省、反对铺张的意识淡薄了,在思想上对艰难奋斗精神缺乏有力的坚守,不愿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有所显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识有所淡化,不情愿与老百姓们打成一片、一块苦、一块干。下团庄驻村,不想在农户家里住,总感觉没有睡在自己床上舒适。
,退坡思想严峻。感觉自己身体有病,家又比拟远,县城没有亲戚,一个人生活没有规律,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不忙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和朋友聊谈天、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削减,“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到了周五就想尽快回到宝鸡和家人团聚,和朋友聚会,有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