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外科临床医学论文-有关静脉临床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02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科临床医学论文-有关静脉临床的论文.doc

上传人:HShess 2022/8/29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科临床医学论文-有关静脉临床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科临床医学论文-有关静脉临床的论文
外科临床医学论文有关静脉临床的论文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
治疗自发性气胸52例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引流存在创伤大及操作较复杂等缺点,需要相关的手术器械,且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而疗效佳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对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与置入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作比较,该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安全方便、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16~75岁,,其中原发性气胸40例,继发性气胸12例。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7~76岁,,其中原发性气胸39例,
继发性气胸11例。
   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及自发性气胸体征。两组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摄胸片或胸部CT检查确诊为单侧自发性气胸,患侧肺组织被压缩20%~95%,发病时间30 min~5 d。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102例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吸氧、抗感染和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操作方法 术前对患者作好解释及心理护理等准备工作。患者取端坐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如为局限性气胸,可根据X线胸片或在X线***下选择适当部位为穿刺点。治疗组: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穿刺套管针沿穿刺点垂直进针,有落空感后回抽注射器,见有气体后将导引钢丝插入胸腔,退出套管针,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穿刺通路,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引钢丝置入胸腔约8~10 cm后抽出导引钢丝,用透明粘贴固定导管,并将导管与水封瓶连接,调压瓶与负压装置连接(压力-10~-20 cmH2O),见水封瓶内有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对照组:常规清毒、铺巾、~ cm长皮肤切口,经钝性分离肋间组织达胸膜,再穿破胸膜将外科胸腔引流管置入胸膜腔,缝扎固定外科胸腔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并将外科胸腔引流管连接水封瓶。
   疗效标准 治愈:自发性气胸消失,肺完全复张;无效:自发性气胸较治疗前加重或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
  2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48例,无效4例,治
%。对照组治愈46例,无效4例,治愈率92%。两组患者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并发症 治疗组有2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经调整导管位置及应用导引钢丝后再通,4例无效者中1例改用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转外科行手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