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docx

上传人:lajie 2022/8/29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
  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供大家品鉴。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1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阔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
  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感人的抗疫情故事感想,供大家品鉴。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1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阔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状况非常紧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马上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改变,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心情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养分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须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胜利,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削减患者的难受,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细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2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打算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 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即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起先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打算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平安,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需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平安运行的最终一道环节,必不行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