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
对土壤的认识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即具有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的能力,不具备肥力特征的舒松物不能称其为土壤。
地理环境的组成——土壤
对土壤的认识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即具有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的能力,不具备肥力特征的舒松物不能称其为土壤。
状态
体积比例
肥力特性
作 用
肥 力
矿物质
固
45%
经风化分解释放出如钾、磷、钙、镁等养分元素,是土壤中矿物 养分的主要来源
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 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有机质
固
5%
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标志
水分
液
20%~30%
此消彼长,影响土壤热量状况、通气性等
空气
气
20%~30%
*土壤的肥力及其形成
在土壤的四种成分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指标,它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和储藏形式。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
土壤有机质又可分为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主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和腐殖质。前者可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5%,后者占50-65%。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动植物残体,以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释放植物生长所需要的N、P、S,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可供光合作用的需要。
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合成腐殖质。在土壤的肥力及其形成过程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参与至关重要,它不仅使有机质积累并转化为腐殖质,而且还使养分富集。
有机质腐化以后,很多养分以腐殖质的形式储藏起来,(能够吸收并保蓄那些植物暂时不能吸收的有效养分,以免淋失)腐殖质缓慢的分解,使土壤不致脱肥。腐殖质还在调节土壤酸碱反应、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以及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诸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
土壤形成的因素
母质因素;
气候因素;
生物因素;
地形因素;
时间因素;
人为因素。
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坚硬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有机质积累,矿物元素富集
人类长期合理的耕作和培育
风化作用
微生物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微生物
成 熟 土 壤
坚 硬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原 始 土 壤
土壤的野外观察与采集土壤标本
土壤剖面的观察;
土样的采集;
土壤的室内观察和实验分析
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
土壤里有什么——设计实验验证;
感谢您的耐心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