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选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第一章、概论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
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群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森林群落的演替:森林群落的更替和变化。
森林的地带性分布:
纬度地带性分布:不同的纬度带有不同的热量和雨量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同一纬度带经度不同,距离海洋不同,降水量不同。
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上长,温度降低。
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
温带针阔混交林〔小兴安岭——长白山〕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长白山、丹东以南至秦岭、伏牛山和淮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南部:秦岭、淮河以南,南至北回归线南缘〕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南部沿海〕
第三章
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森林效益的内涵:
经济效益:是指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变为经济形态的那局部有形的林产品的效益。
2、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如修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
3、社会效益: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被人们认识、研究及对社会开展的影响。
森林的生态功能:
1、保持水土,修养水源: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从而修养水源,保持水土。
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当风经过农田防护林或林带时,气流受到林木的阻挡和分割,迫使一局部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局部气流透过林间枝叶,被树叶分割成许多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风力互相抵消,强风变成了弱风。在农田防护林或林带的保护下,降低了风的危害,保护了农田土壤,并且还能提高气温,增加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3、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1〕林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较小,一般特点是冬暖夏凉。由于林冠的作用,林内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空气湿度大,日间林外热空气不易传导至林内;夜间林冠又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昼夜、冬夏温差小。
2〕林内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显著减小。3〕林地土壤中含水量较多,林内外气体交流弱,可以保持较多的林木蒸腾和林地蒸发的水汽。4〕林区上空的水蒸汽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而水变成蒸汽又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4、保护环境,净化大气:1〕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树木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2〕吸附尘埃,树木茂密的枝叶能够降低风速,叶外表不平且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附大量飘尘。3〕吸毒杀菌
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多种病菌的杀菌素,可把浓度不大的有毒气体吸收。4〕减少噪音,林木的树叶能够通过吸收、阻挡等作用起到减轻和阻挡噪音的作用。
5、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1〕系统大而且稳定,拥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2〕为特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质保证;
3〕生物种类多,为遗传基因提供了载体。
森林的旅游价值
1、森林的美学旅游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