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docx

上传人:baba 2022/8/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
  月考在各年级中普遍适用,但小学较少,九年级,高一、高二年级为主,高三一般属于市、省级联考,与月考有肯定区分。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教化功能。
  4、注意数学活动,考查过程性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过程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全面的相识。
  三、学生卷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学问驾驭不够扎实,答题片面,不够精确。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问学得过死,思索问题缺乏敏捷性、开放性、多维性。
  3、部分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较差,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尚需提高。
  四、教学建议:
  1、基础学问的教学
  基础学问的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问结构,把握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的学问形成有机的整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注意用数学意识的培育
  加强用数学意识的培育,使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学问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学问时,能主动找寻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觉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动学生尝试解决某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五、命题改进:
  接着进行命题探讨,探讨在《数学课程标准》 下的目标测量与评价,实现由阅历性命题向科学性命题的转化,使命题为教学服务,促进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数学月考后的总结与反思
  以前的月考分析会,都是我指责别人,本次我看还是作自我指责吧。
  敢于正视这么惨淡的平均分,敢于正视这么淋漓的高分档,还敢于在这里开会,靠着以上三点,我基本上符合鲁迅先生的"猛士"的标准!这几年来,始终信奉党的教化政策和方针,坚持走"轻负高质"之路,但发觉结果是"轻负低质",考试后,别说学生,自己的压力都感到很大,变成了"高负低质",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会不会"高负高质",但靠着这么多年的阅历和形成的对教化的理解,我是走不上这条路的。
  本次月考,十二个班级,有十个平均分达到90分及以上,而我所任教的三班和四班才84和82分,和校平均分整整差8分;从高分档来看,我们两个班90分以上人数才29人和30人,而其它各班基本上都超过了50人,甚至还有两个班超过了60人,一班的满分竟然达到了27人;从低分档人数看,70分以下我的两个班分别是9人和11人,其它各班至多只有5人,大都是2,3人的样子,象一班,只有一人,全班倒数其次名就有76分。如此差距,我所教的两个班与其它班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好象是进入世界杯决赛的西班牙队,而我的两个班犹如中国队。
  当然考试的目的是找差距,找信念,我花了一个下午,把全班的出错作了一个统计,我对本次月考作如下的分析:
  (1)复****不刚好。本次月考,我跟本没有复****始终都在上新课。这事实上其它老师也是如此,但是她们做得比我好,在新课期间可能间或发发以前的讲义,把以前的内容重温一下,而我则完全没有,这样学生的确学问的遗忘率比较高。这从第10,16,20,22这几题的高失率可以看出,特殊是第10题,和讲义上的差不多,但是我没做;第22题,在上个学期都做烂了,本学期的讲义上也有,我还是没做。对此我感到这可能是今后考试成果的增长点;
  (2)课堂上信马由僵,对教辅的见解偏执已见。比如在第五章中的《命题与定理》这节课,比较难上,结果备课设计时,更注意的是数学常识的拓展,如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评,可能这节课是可以的,我自己也比较满足,但恰恰把本节课的重点——把命题改写"假如那么"的形式淡化了,我认为这个东西简洁,结果学生在这个方面出了问题,表现在第14题。(后来我在分析试题时,补上了这块内容。命题就是推断,"那么"部分就是"相等,互余,互补或平行"等推断语句,这样一来,"假如"部分就是把概念——定语从句,改写成陈述句即可。如"对顶角相等",那么部分应当是"相等",假如部分就是"对顶角&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