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冯雷中心校 张娜
课题: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间隔 的过程,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60米长度一样,所以起点一样.】
(四)提出问题、假设猜测
    假设由4名运发动要进展400米比赛,运发动们还站在这个起点上适宜吗?为什么?
创设情境:请4名同学分别代表4位运发动。
师:你想站在哪条跑道上?【4人都想站在1道上】为什么都愿意站在1道上?
那不行!每条跑道上都要站上运发动,(指名)分别站在2道、3道、4道。你们愿意吗?【预设:其他3名同学都不同意.】为什么?【生:这样就不公平了!】
为什么不公平?【预设: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里圈的同学跑的路短,外圈的同学跑的路长,这样不公平。】
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也就是什么不一样?【预设:周长不一样】
为了比赛的公平性,保证每个运发动跑的路程都是400米。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外圈的同学向前移;外圈跑道起跑线的位置往前移.】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师:那么,外圈的同学终究向前移多少米呢?进展400米比赛,每两名运发动到底相距多少米呢?
怎么确定400米起跑线的位置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板书课题)
    讨论: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两名运发动的起跑线相差的间隔 ?【预设:外圈的周长减去里圈的周长就等于相差的间隔 。】(板书:外圈跑道的周长—里圈跑道的周长=相邻跑道相差的间隔 )
(五)理论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一:观察400米跑道,搜集数据。
师:要计算跑道的周长,需要我们先搜集数据。(翻开作业纸,完成当堂训练)
每一条跑道都是由(  )跑道和(   )跑道组成。
每一条直道的长度都是(   )米。
师:第1道的周长指什么?第2道的周长呢?【预设:从里向外数第二圈就是第二道的周长】
要计算第二道的周长,你还需要哪些数据?【预设:直径、跑道宽】
小组讨论:(结合作业纸完成)
考虑:第一条半圆形跑道(里圈)的直径是(
  )米?第二条半圆形跑道(外圈)的直径又是(   )米?它是由(    )和(       )组成的。
师:里圈跑道的周长怎样列式?外圈呢?(结合板书师列出算式)
计算每圈跑道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在计算时,,这样计算更加简便.】
那么,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直道消失,只剩左右两个弯道,然后把两个半圆形弯道合并成一个圆.)
左右两个半圆形弯道合起来是什么?如今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什么?【生:圆的周长】
活动二:计算里圈外圈跑道的周长。
师:如今你能很快计算出这两条跑道的周长吗?(同桌合作计算结果)
这两名运发动所站起跑线的位置相差多少米?(板书:235。81-=)
考虑:外圈的运发动应该站在哪?(课件演示)
活动三:小组合作计算400米赛场上每相邻两名运发动相差的间隔 。
师:400米比赛通常有几名运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