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环境概述》
第一章绪论
1、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条件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处在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的交界面,是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2、社会环境:也称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主要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其中,上层建筑有代表性的组成是文化和政治。
3、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于同一空间,互相融合,互相影响,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4、在大气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在陆圈基础上形成的地貌,在水圈基础上形成的水文,在三圈层互相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在地层中的矿产资源等,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处在地表四个圈层的接触带。
5、科里奥利作用:根据惯性原理,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由于东西向纬度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纬度圈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总是沿着前进方向右偏。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总是沿着前进方向左偏。
6、从循环连锁反应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两个主要触发因子,形成循环连锁反应。客观前提是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当地的气候状况,形成脆弱的自然环境。主观原因是人口压力。如果黄土高原人口稀少,森林、草地没有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增加,耕地扩大,毁林毁草,加剧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从循环连锁反应中可以看到,要扭转现状,必须从主观入手,客观前提是难以扭转的。为此,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形成多种经营,平整土地,改土培肥,封山育林,建设草场,兴修水土护持工程;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整人口结构,发展城镇,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7、以石油为例,探讨价格波动对社会和自然的前续连锁反应和后续连锁反应
第一,石油工业的后续部门萧条。由于各行业节约石油消费,原油的需求量减少,原油运输量相应减少,不少海运公司倒闭。
第二,对消费石油产品的产业部门有明显的影响。以耗油量较大的汽车工业为例,省油成为畅销的重要前提。
第三,其他能源工业的竞争能力加强,能源产业和耗能工业的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第四,促进节能运动,促进废品回收业。
8、地理环境具有周期性、层次性、不可逆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
9、以地理环境的不可逆性,分析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破坏现象
地理环境的周期性不是原地不变的循环运动。地理环境周期性犹如车轮滚滚,滚动一周,前进一段,是不可逆的。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可逆性,在今天的自然景观中可以找到三个时间范畴的标志。第一类是现代性特征的标志,现代的景观和风貌。第二类是残存性特征的标志,反映过去的自然环境的标志,过去自然环境遗留下来的标志。例如,荒漠中的干谷是气候比较湿润时期的河谷的遗迹。高山顶部平坦的地块是过去平原的遗迹。第三类是处在萌芽状态的自然景观的标志。
10、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地理环境因子的地域分异受地带性规律、距离衰减规律和人地关系规律的支配。
地带性规律、距离衰减规律和人地关系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
①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地理学之父”,认识到地理表面的纬度差,将地球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
②德国洪堡——“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发现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