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
为迎接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的到来,纪念“”汶川大地震,增强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让防震减灾的知识通过学生传递到家庭,辐射社会,将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的竞赛。
比赛流程
1、必答题环节
a. 题型设计
题目内容全部于防灾有关,题型有判断,选择题,每系回答完轮下一系。
b. 答题规则
答题分别由每队一名队员回答,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不得由其他选手补充。
c. 答题时间限制
主持人读完题,选手必须在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视为弃权。
d. 评分标准
每队有基础分100分,答对加10分,答错、弃权不加分。
必答题
3
4
1
2
6
9
8
7
5
抢答题
1
判断题
。()
、火山地震和脉动三种类型组成。()
选择题
( )物质运动的结果。
A 外部
B 地壳
C 地幔
D 内部
: ()
A 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 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 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 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3.( ),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 1973年7月28日
B 1974年7月28日
C 1975年7月28日
D 1976年7月2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 1997年10月29日
B 1997年12月29日
C 1998年12月29日
D 1998年10月29日
(楼房),应如何避震( )
A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 去楼道
C 原地不动
D 跳楼
,应如何避震( )
A 向教室外跑
B 听老师指挥
C 蹲在地上
D 涌向楼梯间
返回
2
判断题
、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造成损害的。()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选择题
1、近五十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死亡人口中有()死于震灾。a、45% b、54% c、65% d、71%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