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总则
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 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 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 定和环境安全,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 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 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 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 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 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 —般(iv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 小时内,向市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
1. (iii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 小时内,
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 (ii级)和特别严重(i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 告
报告方式与类型
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 面报告等。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 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 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 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 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 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 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 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 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 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 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 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 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
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 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 化。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 (i级)
死亡 人以上,或中毒(重伤) 人以上;
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 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
经济损失 万元以上;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
1、2 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 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
1. (ii级)
造成 人以上、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 人以
上、 人以下;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
众 万人以上, 万人以下;
(4)
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
1. (iii级)
造成 人以上、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 人以
上、 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 到影响;
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 —般环境污染事故(iv级)
造成 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 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
4、5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 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 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 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