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贝多芬著名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贝多芬著名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8/3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贝多芬著名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贝多芬著名的音乐作品_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
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音乐作品鉴赏:《F大调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1808年12月22日与《第五交响曲》同时首演于维也纳,1809年出版。标题性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特点,他的第三、第五交响曲都是标题性的,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为每个乐章加了小标题,还在总谱的扉页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对人们理解这部作品特别重要。
贝多芬非常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2--1808年间,耳疾严重的贝多芬常隐居于维也纳郊区。他有时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有时漫步在淙淙的小溪旁,凝神思索万物生命的实质,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奥秘。从故乡莱茵河到维也纳郊外,贝多芬从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创作的灵感、获得心灵的欣慰,。
《第六交响曲》就是通过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反映人的崇高精神世界以及自然和生活的伟大。










这部交响曲共五个乐章,后三个乐章的演奏不间断。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不过分的快板,奏鸣曲式。整个乐章的音乐愉快、明朗、淳朴、和谐。乐章一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浓厚的乡村风味使人沉浸在春天的原野中,温柔的轻唱又渲染出无限的欢乐。
主部主题之后是呈示部的连接部,由管乐奏出的连续三连音音型,它以轻弱的力度奏出,犹如小溪的流水声,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副部主题是主部主题形象的继续,它建立在C大调上,使人感受到更加清新、欢愉。旋律流畅、恬静,充满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气氛。
接着是弦乐与木管先后奏出的副部主题第二部分,仿佛一问一答,构成自然和谐的画面。在展开部里,贝多芬只运用主部主题中的少量音型为素材进行发展,他以精湛的技艺,创造性地运用调性的色彩和力度的对比等手法,描绘出一幅辽阔无边、充满生机的田野风光,荡漾着乡村生活的欢乐。
再现部与呈示部没有多大差别,但木管乐器的运用更巧妙,令田园风味更浓。
尾声将结束部主题的下半句变成三连音进行,增强了怡然自得的情绪。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稍快的行板,奏鸣曲式。呈示部开始时弦乐器奏出了稍有起伏的潺潺流水音型。在这个伴奏背景下,第一小提琴奏出了柔美动听的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先由大管奏出,后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这个流畅的主题好似溪边美景中又传来牧人的笛声和乡民的歌唱,表现出清新抒情的气息。
展开部由一个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开始,着重发展主部主题的素材,调性的变化及各种乐器色彩的变化,使主部素材得以充分展开。










再现部中主部主题增加了大管、单簧管的分解和弦及双簧管的三连音,将潺潺的流水描绘得更加生动。
尾声十分著名,贝多芬用长笛模仿夜莺,双簧管模仿鹌鹑,单簧管模仿布谷鸟的鸣叫声,描绘出一幅阳光和熙、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意的动人画面。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谐谑曲。这一乐章的音乐欢快而有舞蹈性,表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风俗性乡民集会的欢乐场面。第一部分开始是一段三拍子舞曲,曲调轻快急速。
这一主题反复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强烈全奏之后,双簧管奏出了牧歌风的优美如歌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第二部分主题。
大管吹奏的简单音调陪衬着这支旋律,好像是一支乡村民间乐队在演奏,而其中有位乡村老农,拿着古老的风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