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文档名称: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1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qnrdwb 2022/8/31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一、什么是议论文
[例如一—-赏析文]
尾巴的功能
冯骥才
许多年前,一部电影嘲笑一位老教授研究“马尾巴的功能”,那时人人都相信“尾巴的功能”是个毫无用处的课样的问题比科学还悠久比经济还长远,我想,这样的发问即是文学的发源和方向。(精品文档请下载)
但这样的发问,仍是“实在没方法”得到一个终极答案。否那么这个发问就会有一天停顿,向哪儿去和为什么活的问题一旦消失,文学或者人学就都要消失,或者沦为插科打诨式的一点笑闹技巧。(精品文档请下载)
有终极发问,但无终极答案,这算什么事?这可能算一个悖论:答案不在发问的终点,而在发问的过程之中,,这发问的过程,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和世界的关系和对生命的态度。(精品文档请下载)
但千万不要指望作家是什么工程师或者保险公司,他们可能只是“实在没有方法”时的一群探险者。我想这就是作家应该有一碗饭吃,和有时候可以承受一点奖励的理由.(精品文档请下载)
(史铁生《获“庄重文文学奖”时的书面发言》)
(说明)
除了赏析评论文,议论文还可以表现为其它形式,比方演说辞。因其有观点,有认识,有阐释分析,故带有明显的说理意味.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对“为什么要从事文学创作?"这一问题做出的答复.
作者的观点来源于一句调侃性质的台词:“实在没方法了,就去当作家。”作者认为这句话恰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就以此作为自己的观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段作者分析“文学的起源和方向”,即解决人们永久的难题。第三段论及文学创作的严肃性,即虽然永久的问题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答案,但严肃的作家总是试图“获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和世界的关系和对生命的态度".最后将作家定位为“‘实在没有方法’时的一群探险者”,重申自己的观点,坚决自己的信念,令人肃然起敬.(精品文档请下载)
对问题深化的挖掘、观照,提出鲜明、深化而富于新意的认识,再加上缜密、扎实、合理的分析论证,这篇短文显示出作者过人的理性思辨力。(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为何写议论文
1.对生活的发现(填补)
2.对众说的定夺(辨析)
3.对前说的补充(完善)
4.对歪说的纠正(批判)
5.对问题的建言(解决)
[例如一——对生活的发现(填补)]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精品文档请下载)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精品文档请下载)
-—选自《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
(参考译文)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各种鲜花,;自唐代以来,世人非常喜欢牡丹;可是我唯独喜欢莲花的生长于污泥之中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而不显妖媚,中心贯穿,外表笔直,不蔓延,无枝节,香气远播越觉得清幽,俊直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远远地欣赏而不可以肆意地玩弄。
(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总以为,菊花,是众花中的隐逸之士;牡丹,是众花中的富豪贵人;而莲花,那么可以说是众花中的有德君子。唉!爱菊的人,陶渊明以后就不大听到了;对莲花的喜欢,像我这样的又有谁呢?而爱牡丹的人,倒确是多得很哪!(精品文档请下载)
(说明)
“为何写议论文”,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从写作心理需求上给学生一个写议论文的理由。“我有话要说”“我有理要论"……这种由内而外的动机激发,将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更加主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议论文写作动机之一,是“对生活的发现”-—当学生确信有些道理值得向别人说一说,换言之,他可以向别人展现自己在品味生活上的聪明才智,甚至相信自己可以填补一些空白—-讲出一个有价值的道理,他便有写作的冲动。如同前人在“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中发现了莲花独有的价值一样,立论的主动将会使学生对写作充满感情。 (精品文档请下载)
[相关链接]
提灯有感
法布尔
半夜里,我带上一盏灯,出去看夜景。身体周围是一圈弱光带,可以约略看出一片模糊的影象,但景物怎么也看不清。昏暗的光线散开,几步之外就黑下来了。再往远,夜幕下漆黑一团。借着提灯,我只看到地面那天然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而且还看得不真切。(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了看到其他小方砖,我挪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挪动后,周围仍旧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我观察到的这些孤零零的点,终究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