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
(1)古名言
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分析查验作用。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8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功用”,即功效。这句话重申了实践对认识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8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5、“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和理论一定切合客观事实,一定经过实质成效来查验,
切合事实成效,就是正确的,不然就是错误的。
凡是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6、“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知而不可以, 则领会不深; 见之于行, 则认识更明,
相互促进,不可以偏废。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
知行相互依靠,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7、“知是行的想法,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分析:王阳明的这段话是说, 知是行的根源, 行是知的作用;
”
知是行的开始,
行是知的达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以为知决定行。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8、“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分析:王阳明提出的这个命题属于主观唯物主义。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看法的会合 ”、“眼
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等命题都是主观唯物主义的看法。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分析:王阳明的这句话以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这是唯物主义的看法。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0、“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 ”
分析:王夫之的这句话重申要知行一致, 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行高于知 ”这句话重申行对知的决定作用,也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又如王夫之的
“行可兼知,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15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 预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
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需条件。
不然就要失败。它表示了正确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物必先腐也,尔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尔后谗人之。 ”
分析:苏轼的这句话表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根源因,外因经过内因此起作用。
23、“治大国如烹小鲜。 ”
老子的这句话表示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量原则,防备 “过”或“不及”。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4、“行百里者半九十。
”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22
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分析
分析:这句话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
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靠近成功愈困难,
愈要仔细对待。常用以鼓励人做事要有头有尾。这句话表现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
是量变和质变的一致, 量变是质变的必需准备和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 要重视量的
累积。同时,量变只有达到必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