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31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
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
【摘要】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引进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落实到我们的幼儿教育行动中去,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木桶效应的分析,寻求幼儿教育管理的新观念。
.L.

。均衡教育取意于经济学术语木桶效应,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幼儿教育中,木桶效应说常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幼儿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
。抽取幼儿教育中的主要构成体为研究对象,即教师和幼儿:

。传统的教育注重均衡教育,强调弥补薄弱、全面发展,体现在教育大纲和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然而我对该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适用性有所怀疑。诚然,能得以全面发展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深入思考幼儿个体和教育的结合,我们都可发现并不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均衡教育式模式。原因有:
教育对象方面: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均衡教育说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这也是我们传统教育的通病,以一概全。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刀切地进行填鸭教育。而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的是个性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优势,加以培养和教育。同时,幼儿的知识、能力是多方面的,一种知识、能力的短缺也不会必然成为幼儿未来生活的绊脚石,但埋没了幼儿个体优势则必定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况且,在如今的社会中,某个领域的专才远比多个领域的平庸通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观点是持续性的。
教育焦点方面:均衡教育教育模式的关注点在于补短,而不在于育长,最明显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补****班和没完没了的加课,如果说这种现象以前多存在于初中、高中教学中,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已经逐步蔓延到幼儿教育中,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用均衡教育来说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明白决定幼儿发展前途的不是他最薄弱的环节,而应是孩子最擅长的环节。毕竟,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全面平衡是不现实的,每一个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某一方面的欠缺不一定,也不应该成为其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碍。
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个体优势教育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但各方面又都无所长,只是略知一二,甚至是一知半解,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抑长补短、拔苗助长,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状态,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方向而努力,但不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死框条,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优势的发展和培养,使每个幼儿有自身独有的优势。
例如李浩,他的各方面能力均很一般,尤其是数学极差,但是他的音乐能力却很强,富有很好的音乐天赋,按照均衡教育的理论,教师会花费大量精力去教导他练****数学,可能他经过努力,数学也达到了中等的水平,从而符合了均衡教育的要求,但也极有可能是他从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