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钢结构连廊施工组织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98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钢结构连廊施工组织方案.doc

上传人:文采飞扬 2022/9/1 文件大小:2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钢结构连廊施工组织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48

凤凰城R2地块商业三、四期工程
钢构造连廊




启安建立集团
2017年 8 月 23日


2 /线、对角线等各项尺寸,对超出规和图纸要求部位进展校正。当所有钢构造安装完毕,进展整体测量。测量合格后,对各部位图纸中要求焊接部位进展焊接,焊接过程中,注意焊接变形。
施工准备 → 根底交接 → 构件验收 → 预埋板找平 → 钢柱安装 →揽风绳固定 → 主钢梁安装→ 安装螺栓连接→ 次钢梁安装 →安装螺栓连接→整体校正 → 连接处焊接 →压型板安装→ 验收

〔1〕材料检验
a、钢构造半成品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钢材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碳素构造钢?GB700或?低合金构造钢?GB1591的规定,如对钢材质量有疑议时应复验,复验合格前方可使用。
B、钢构造所用的钢材、焊接材料和连接材料均应做外观检查,不得有严重的变形、锈蚀和损伤,当钢材外表有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钢构造成品件外表锈蚀、。
C、普通螺栓和钢构造所用焊接材料均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D、收到的所有构件、配件等均须有合格证明书、设备到货后要核对实物与设计图纸及质量证明书相符。
E、按照到货装箱单核对到货的数量、规格与装箱单中是否一致并检查到货的外表质量,检查到货规格、数量是否满足图纸中的要求。


7 / 48

F、钢构造组件到达现场后,核对钢构造的尺寸与图纸是否相符,钢构造的外表不得有大面积的损坏。
G、钢构件的堆放
◇ 钢构件堆放要减少钢材的变形和锈蚀,节约用地,也要使钢材提取方便。
◇ 钢构件露天堆放,堆放场地要平整,并高于周围地面,四周有排水沟,雪后易于清扫。堆放时尽量使钢材截面的反面向上或向外,以免积水。
◇ 堆放时每隔5~6层放置楞木,其间距以不引起钢材明显的弯曲变形为宜。楞木要上下对齐,在同一垂直平面。
◇ 为增加堆放钢构件的稳定性,可使钢构件互相勾连,或采取其它措施。这样,钢构件的堆放高度可到达所堆宽度的两倍;否那么,钢构件堆放高度不应大于其宽度。一堆上、下相邻的钢材须前后错开,以便在其端部固定标牌和编号。
◇ 钢构件的标牌应定期检查。选用钢构件时,要顺序寻找,不要乱翻。
◇ 考虑材料堆放时便于搬运,要在料堆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道以便运输。
〔2〕焊接
A、焊接及焊接检验
(1)钢构造焊接采用二氧气体保护电弧焊。
(2)焊接前将坡口外表及两侧25mm以的油污、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施焊前焊工要检查坡口的组对质量,组对质量不合格的坡口,焊工拒绝焊接。
(3)焊接时在焊道引弧,不得在母材上引弧。亦可利用引弧板引弧。
(4)焊接工艺严格地按照焊接工艺评定规程执行,焊工不得私自修改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参数;
(5)一道焊缝应一次连续完成,如因特殊原因中断焊接,下次开场焊接前要仔细检查原来的焊道是否出现裂纹,如出现裂纹,处理完毕前方能进展焊接工作。
(6)焊接完毕后将焊缝外表的药皮、焊渣、飞溅清理干净,进展焊缝外观质量检验,要求焊缝外观成型良好,焊缝外表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等缺陷。
(7) 图纸中要求,焊缝外表检验合格后进展无损检测,对接焊缝进展超声波探伤。
(8)焊缝返修:


9 / 48

现场无损检测发现有不合格缺陷时应按要求进展进展返修,返修后重新进展探伤,当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超过两次,需制订专门的焊缝返修工艺并报业主、监理及焊接工程师批准;
(9) 焊接材料应按规定进展检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对不同材质、不同牌号的焊接材料要分类存放,妥善保管。
B、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应进展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现行的?建筑钢构造焊接规程?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进展。
C、针对所焊材料进展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考试,焊工必须具备合格证方可从事焊接工作。合格证应注明施焊条件,有效期限。焊工停焊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焊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前方可从事焊接工作。
D、焊条在使用前应去除油污、铁锈。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
E、焊条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温度进展烘焙。低氢型焊条经烘焙后应放入保温筒,随用随取。
F、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件接头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当不符合要求时,应经修整合格前方可施焊。
G、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