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地区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
让老百姓用上干净钱、放心钱,在城乡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金融
服务,是我国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就小面额不高。偶尔还会出现金融机构之间
的推诿现象,影响了小面额票币的回笼。二是小面额现金难以充分满
足市场需求。小面额现金供应机制逐步完善,但从人民银行执法检查
和实际生活中,仍发现有小面额现金供应临时脱节现象。对发展较好
的乡镇小面额票币投入的较多。但是较发达地区微信、支付宝等电子
支付比较普及。对小面额票币的需求不是很亟需。落后偏远的乡镇,
零辅币投放量少,导致人民币“超期服役”,增加了零辅币的磨损。
(三)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偏低
随着近年来加强了对小面额现金供应管理,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
整体上有所提升。根据发行库回笼的票币质量来看,小面额现金整洁
度仍然较低。通过向商业银行的调查了解。在乡镇上网点的票币整洁
度明显低于县城。究其原因:一是城乡之间存在金融服务水平差异。
城市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公众获取银行现金服务比较方便,公交、
医院、大型超市等零钞使用较多的行业,不需要留存较多小面额现金
备用,残损券回笼较快。另一方面县城对电子支付的普及和认可度较
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的流通次数,降低了人民币的磨损速
度,提高了票面整洁度。而在县以下农村地区,金融覆盖率不高,电
子支付工具少,公众对电子支付的认可度差,现金支付是主流,导致
流通中人民币磨损程度高。纸币面值越小整洁度越差,残损率大。二
是部分群众人民币爱护意识相对薄弱。以往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组
织的金融知识宣传和人民币知识宣传中,都侧重于反假货币知识和金
融消费维权宣传,对人民币流通管理中的有关法律规定宣传比较少。部分群众对人民币票面整洁度概念比较陌生,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
方法不当。如随意在钞票上写字、涂抹,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金融
机构网点少,存取现金不方便,有的老年人为了图自认为的安全和防
盗,便将现金藏在炕的毡下、墙缝、田里等地方,导致人民币霉烂、
火烧、老鼠咬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减缓了人民币的流通同时还给农
民自身造成经济损失。
(四)小面额人民币回笼率较低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已经加大了小面额人民币投放和回笼力度,
小面额回笼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从回笼现金券别结构来看,小面
额回笼率仍处于低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回笼渠道不畅。目前,金融
机构营业网点是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偏远地区营业网点少,
客观上导致了偏远地区小面额残损券不能及时回笼而超期服役的现
象。二是公众平时不主动兑换新钱。公众对人民币流通管理相关规定
不解,认为只有被撕毁的才算残损币,只有在自己平时支付时被拒收
才会去银行兑换。只要手中现金能够发挥交易作用,就不会专门到银
行去兑换。三是小面额票币囤积热。近几年随着纪念币市场的火热,
公众对人民币的收藏热度也开始增加,尤其是对小面额票币的收藏。
因其收藏成本低,收藏数目大,容易被公众盲目囤积。使得小面额票
币的回笼不畅。四是金融机构责任意识不强。虽然近年各级人民银行
加强了对小面额人民币的管理,但由于部分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