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铁器时代兼容模式.ppt

格式:ppt   大小:2,617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铁器时代兼容模式.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9/2 文件大小:2.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铁器时代兼容模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器时代兼容模式
一 铁器的起源
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现极少量的使用,,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的早期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兼容模式
一 铁器的起源
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现极少量的使用,,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的早期铁器时代。
虽然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表明金属铁早在3000 多年前即已被中国人认识,但是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确切时间仍是在春秋时期。
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铜柄铁剑出土于甘肃省灵台的一座春秋早期墓中。
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二 钢铁冶炼技术
铸铁柔化术是中国古代钢铁业的一重大发明。铸铁炼制出来之后,因为性脆、缺乏韧性而不适合锻造优良的铁器。而适合锻造铁器的铸铁,因热处理的温度和方法的不同,分作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
三 铁器的用途
古代利用钢铁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以至火器发明的漫长时期。主要包括铁剑、铁杖、铁锥、铁鞭、铁锏、铁枪等。
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其形状逐渐趋于统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没脱离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铁兵器直到火器出现并发展后才逐渐消亡。
在春秋战国时期,兵器还是以青铜兵器为主。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趋频繁,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设立了专造兵器的作坊,使兵器制造技艺更加精湛。到战国晚期,冶金工匠已较好的掌握了熟铁固态渗碳炼钢的技术,钢产量迅速增加,为钢铁兵器大量使用提供了原材料。加上鼓风设备的发展,冶炼工艺大有提高。从此铁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的地位。
辽代铁箭簇
狼牙棒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炼铁业的兴起,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一次大的变革,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等材料的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国语·齐语》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这里美金指的就是青铜,恶金指的则是铁。考古发掘,在 22个省和自治区140余个地点出土过铁制农具,种类有锸、锄、镢、镰、犁等等。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在木器上套一个铁制的锋刃,到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开始被全铁农具代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铁制农具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制造简单、小巧灵活、使用方便的完整体系,适合了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作物的要求。
《考古》1980年第03期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在我国河南、河北、天津 、山西、陕西、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其器类,有农具、手工具、兵器、生活用器和装饰品等,而以生产工具为大宗。
出土战国铁制农具(包括铸造铁农具的模具)的,主要有河北、山西、辽宁、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的数十个地点。 考察各地出土的战国铁农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战国早期的铁制农具数量较少,器类较简单,多小型器件。
战国铁农具:铁锸、犁、铲、铁犁铧冠、锛、斧、钁、镢头。
春秋时期
参考文献
《太平经》 ——东汉张陵
《考古》1980年第03期
《国语·齐语》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