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再论楷书结构平正美.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再论楷书结构平正美.docx

上传人:大笑大甜 2022/9/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再论楷书结构平正美.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论楷书结构公正美
[关键词]楷书;公正;《张猛龙碑》;虞世南;馆阁体;姜夔
唐朝孙过庭《书谱》有言:“初学散布,但求公正;既知公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公正。”①也就是将学书的经历划分为“公正”“险绝”“公形态。一个字对称与否,牢固与否,与点画成立的空间结构亲密联系在一起。正斜相倚,静中有动、稳中求险即是“公正”与“险绝”存在的奇妙的辩证关系。
三、“公正”规范化的风格演绎
唐朝楷书点画、结构多样化组合方式进入规范整理的阶段,在魏晋南北朝丰富的楷书实践的基础上,唐人在办理点画、结构以及审美感觉各方面都显得应付自如、有理有据,“唐人尚法”将楷书书写引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书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记。
“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继承北朝碑版雄强陡峭之风,其作品结构紧结,体势左低右高,纵向延宕,横向点化的倾斜致使纵向点画发生位移,其结果必然是打破了單纯的横平竖直,平中求险、稳中求动,进而形成外露筋骨、陡峭俊秀的风格特色。
虞世南师出“二王”,楷书平易温润,结构舒朗,体势微纵,外形方正,表现出平易大气的唐人风韵。《宣和书谱》云:“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④显然看来虞世南作品不激不厉的平易之气更吻合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庸之道”。
盛唐颜真卿的楷书以正面视人,将这种平易之气进一步加强夸张,以圆转浑厚的笔意代替方折劲巧的魏晋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俊逸的“二王”书风。其结体饱满壮阔、端稳公正;点画圆实丰满,因此圆中寓方、动中有静。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麻姑仙坛记》创立出的平均方整、大气汹涌的款式,将“公正”意象发展到了极致。
不同样的书家采纳不同样的方式讲解着楷书“公正”原则,形成了截然
不同样的风格特色。楷书在“公正平稳”的一致规范之下表现出不同样的相貌,表现着风格多样化与规律同一性的一致。
四、“公正”合用化的趋同表现
隋唐今后,随着楷书书写实践充分发展,法度商议的完美,以及科举制度的使用需求的扩大,楷书这种易识、易读的体成为官方合用审美的标准要求下的最主要书写样态。唐人以“书判取士”,更促进了楷书合用美的扩展,形成了所谓“干禄书”。“干禄书”公正、端稳,隆重的特质,成为“唐人尚法”在楷书层面的代表款式。“从尚法这一类来看,定标准、定要求、教有序、学有法、把艺术的要求用比较严格,比较合理的方法规定下来,这是一种建树,而这种建树,对于打好书法基础,规范书写的法度和规则,以及对于书法传统的继承和持续,又恰巧是有利的”①,“公正端稳”的楷书法度隋唐今后宽泛发展,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曾云:“三馆楷书不行不谓不精不丽。”“三馆”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宋太宗在国体的治理中,合“三馆”为院,赐名崇文院,内乃分为三馆。另设秘阁,后三馆与秘阁合二为一,史称“馆阁”。三馆楷书就是讲究字体方正、讲究典雅隆重的官方审美样态在楷书层面的集中表现。
明清期间这种合用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楷书盛极一时形成“台阁体”“馆阁体”。今人欧阳中石先生认为“阁体”拥有“配制均停,调停安协,修短合度,轻重中衡”②的长处,表现出一种隆重、精致之美。明朝沈度所写的《心经》书体婉丽俊逸,雍容适量,圆润娴雅,虽为馆阁体
代表作品,但完整没有一般馆阁体死板少生气的缺点,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