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jíbìng)的一个重要方法。
舌诊与图谱(túpǔ)
第一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1、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2、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3望舌形
舌形,即舌体的形质,包括(bāokuò)荣枯、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1〕荣枯
舌象特征: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舌质枯槁,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提示(tíshì)正气充盈,病轻。
枯舌——提示正气虚衰,病重。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2〕老嫩
舌象特征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细腻(xìnì),舌色淡白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
苍老舌 ━━ 多属实证。
娇嫩舌 ━━ 多属虚证。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3〕胖瘦
舌象特征 :舌体胖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
胖大舌多属阳气亏虚,水湿(shuǐ shī)内停。瘦薄舌是舌失濡养的表现。
肿胀舌━━属实证-┏舌色红绛者━━ 多属心脾热盛
┗舌色紫暗者━━ 多属瘀血络
胖大舌━━ 属虚证━━ 舌色紫暗━━ 多属阳虚水停
瘦薄舌━┏舌色淡白者━━ 多属气血两虚。
┗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者━属阴虚火旺。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4〕点刺
舌象特征 :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病理改变。点,是蕈状乳头体积增大,数目增多(zēnɡ duō),乳头内充血水肿,大者称星,小者称点。刺,是指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锋,形如芒刺,抚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临床意义:舌生点刺提示脏腑阳热亢盛,或为血分热盛。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舌尖生点刺━━ 多为心火(xīnhuǒ)亢盛。┑
舌中生点刺━━ 多为胃肠热盛。│-热毒炽盛
舌边生点刺━━ 多为肝胆火盛。┚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5〕裂纹(liè wén)
舌色特征:舌面出现形状各异、深浅不一、多少不等之裂纹统称为裂纹舌。裂纹或裂沟中无舌苔(shétāi)覆盖者,多属病理性变化;沟裂中有舌苔(shétāi)覆盖,多见于先天性裂纹。
临床意义 :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是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舌淡而裂者━━ 是血虚之候。
裂纹舌┫
┗舌红绛而裂者━━ 多属热盛伤津。
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4 望舌态
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qì xuè)充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态有舌体痿软、强硬、歪邪、吐弄和短缩等。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1〕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shēn suō)盘旋。
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养─→痿软。
临床意义 :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痿软舌-┏舌痿而红绛少苔━━多属热盛 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而枯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2〕强硬(qiángyìng)舌
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
形成(xíngchéng):
邪热内扰-┏热盛伤津━━舌脉失养┓
┗热扰神明-舌失主宰 - ┣ 强硬舌
痰浊内阻-┏蒙闭心包 ┛ ┃
┗肝风夹痰━━上阻舌窍┛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
舌体强硬而色红绛少津——多见于热邪亢盛;
舌体强硬而舌苔厚腻——多见于风痰阻络
舌体强硬而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3〕歪斜(wāixié)舌
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为歪斜舌,一般舌歪在前半部明显。
形成(xíngchéng):肝风内动,挟痰挟瘀阻滞一侧经络─→歪斜舌
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六页。
〔4〕颤抖(chàndòng)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抖,动摇不宁者,称为 舌颤抖。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抖舌
邪热伤津,燔灼肝筋,筋脉拘急┛
临床意义:舌颤抖是动风的表现之一。凡气血虚衰、阴液亏损,舌失濡养而无力平稳(píng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