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 要
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实现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树立长远的观点,始终与企业总目标相一致,并与质量、技术等其他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关键词]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本钱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本钱,属于沉落本钱,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本钱。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二、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局部,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开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开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局部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适宜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那么是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假设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奉献上,表现在对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奉献。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广义上说来,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存在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在确认财务管理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时,这样说无异于推卸责任,将这个目标放到一个只能在理论上讨论,而在现实中无法运用的地步。因此,在这里,只将“相关者〞局限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职工〔包括经理人员〕和go-vern-ment。至于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供给商和企业客户〔消费者〕,在假定他们是理性的人的前提下,其利益由其本身的选择与那个企业交易得到保证。
那么,如何计算相关者利益呢?在这里,我们借用王化成老师提出的“薪息税前盈余〞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税〔所得税〕和薪息税后盈余〔即财务会计中通常所说的净利〕。薪即职工工资,代表了职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债权人的利益;税在这里特指所得税,代表国家利益;企业的净利,代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很明显的,这个概念充分表达了上面所述狭义的“相关者利益〞。在理论上便于理解,在实际中,有确定的数字,也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单纯的“薪息税前盈余〞不过是薪、息、税和净利的简单相加之和。这个指标有其缺陷,即它不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关程度的差异与各对象所冒风险的大小。事实上,谁与企业关系越密切、为企业提供越为关键的资源,谁对企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另外,谁为企业经营所冒风险越大,其要求就应该越大程度地被满足。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指标做出修订。一种可行的作法是为薪、息、税各按其重要性设定一个权数,权数依据各相关利益者的相关程度和其所冒风险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