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警惕“流动性黑洞”
闻言
[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大量抛售的需要,此时整警惕“流动性黑洞”
闻言
[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大量抛售的需要,此时整个市场只有卖方没有买方,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被抛售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与卖盘持续增加并存,又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状况,最终出现流动性好像被市场和机构中瞬间吸收殆尽一样,这种现象就被形象地称为“流动性黑洞”。]
五大诱因可能会引发中国式流动性黑洞:第一,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还很不成熟的市场,一些结构问题使得国内市场天然地具有较强流动性波动的特质;第二,信息对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已越来越大;第三,市场敏感性风险管理体系的趋同减少了市场的多样性;第四,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第五,“中国式调控”的行政干预对市场调节机制的弥补和替代。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尽管央行等金融监管当局对加强流动性过剩的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流动性过剩风险依然没有获得有效化解。当然,我们不仅要重视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而且还必须充分警惕和重视流动性过剩可能会产生的流动性黑洞问题,以抑制过剩流动性可能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这也是近期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警惕出现“流动性黑洞”
“流动性黑洞”,这个概念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大量抛售的需要,此时整个市场只有卖方没有买方,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被抛售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与卖盘持续增加并存,又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状况,最终出现流动性好像被市场和机构中瞬间吸收殆尽一样,这种现象就被形象地称为“流动性黑洞”。
根据流动性黑洞理论,金融市场的多样性是流动性的核心,流动性黑洞的形成一般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而与市场规模逐渐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又与信息的多样化、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多样化、交易工具的多样化、决策规则的多样化等因素相关。
比较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情况来看,引发流动性黑洞的诸多诱因其实也是存在的,且由流动性过剩所导致的一些负面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流动性黑洞的导火索。对此,我们必须明确和认识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第一,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还很不成熟的市场,一些结构问题使得国内市场天然地具有较强流动性波动的特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结构和投资组合单一。目前全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品种以现货为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组合主要集中于债券、拆借、封闭式回购等品种,而远期、掉期、买断式回购等衍生产品的交易非常清淡。二是债券市场主体集中单一,目前债券市场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