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京市第一医院南扩病房综合楼工程
南京市第一医院
D08123
**********拆迁安置房8#楼
低应变动力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拆迁安置房8#楼
工程地点
*******************
委托单位
*******************
建设单位
*******************
勘察单位
*******************
设计单位
*******************
施工单位
*******************
监理单位
*******************
检测目的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
类别
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桩型
旋挖灌注桩
桩端持力层
③-3层
桩长
∽
桩径(mm)
Φ600
工程总桩数
127根
检测桩数
127根
砼强度等级
C30、C35
检测日期
检测方法
低应变法
抽检类型
全检
备注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北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4508),各土层描述如下:
层
号
地层名称
工程地质特征描述
①
填土
灰黄-灰褐色,湿~饱和,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局部为塘泥,含少量碎块,土质不均,填龄8~10年。
②-1
粉质黏土
灰-灰黄色,可塑,局部夹硬塑黏性土团块,局部欠均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稍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②-2
粉质黏土
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欠均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稍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韧性中高,干强度中高。
②-3
粉质黏土
灰黄色-黄褐色,可塑,欠均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稍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③-1
全风化安山岩
灰色,原岩结构已破坏,风化为土夹砂状,呈可~硬塑,中密-密实砂土状,局部夹少量碎块,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石质量等级为Ⅴ级。
③-2
强风化安山岩
灰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碎块状夹砂土状,局部有漂石,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石质量等级为Ⅴ级。
③-3
中风化安山岩
灰色,中等风化,岩体较破碎,呈块状及短柱状(5-20cm),裂隙发育,锤击声清脆,有回弹,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
三、试验仪器、原理、方法
. 测试方法
采用反射波法诊断系统。按桩径大小每根桩布置2~4个测试点
. 试验原理
埋设于地下桩的长度要远大于其直径,因此可将其简化为无侧限约束的一维弹性杆件,在桩顶初始扰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并且满足一维波动方程:
式中 u──x方向位移(m);
c──桩身材料的纵波波速(m/s)。
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在桩身夹泥、离析、扩颈、缩颈、断裂、桩端等桩身阻抗变化处将会发生反射和透射,用记录仪记录下反射波在桩身中的传播的波形,通过对反射波曲线特征的分析即可对桩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进行判定,并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估。
. 试验仪器
反射波法检测基桩质量的仪器布置如图5-28所示。
图5-28 反射波检测基桩质量仪器布置图
1―尼龙锤 2―基桩 3―传感器 4―低应变分析仪 5―显示器
四、检测桩数及检测桩位示意图
检测桩数:127根;
检测桩位示意图:详见桩位平面图;
五、检测成果汇总、分析意见及结论。表1
序号
桩号(#)
桩径(mm)
桩长(m)
波速(m/s)
桩顶标高(m)
桩身完整性描述
附注
1
1
Φ600
3866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2
2
Φ600
3731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3
3
Φ600
3717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4
4
Φ600
3737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5
5
Φ600
3756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6
6
Φ600
3710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7
7
Φ600
3756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8
8
Φ600
3846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9
9
Φ600
3938
-
桩身完整
Ⅰ类桩
10
10
Φ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