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文档名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7.doc

格式:doc   大小:3,598KB   页数:10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7.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17/8/1 文件大小:3.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7.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会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熟练地画垂线、平行线及有关简单几何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二、本章教材分析
:
本章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科书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
三、本章的教学重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
四、本章的教学难点:
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3课时
……………………….……………………………………………….3课时
.………………………………………………………………………………………1课时
本章小结……………………………………………………………………………………..2课时

七年级下册主备课:买买提·玉努斯授课教师总第 1课时
教材章节:第五章课题名称: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

知识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教具:
课件、多媒体、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引入本节课题.
三、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