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6)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126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6)课件.ppt

上传人:yzhlya 2022/9/4 文件大小:14.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6)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营养相关因素
四、营养治疗
内容提要
一、概述
:胰管阻塞,胰液排出不畅,逆向胰组织。
:
(1)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胆囊炎。
(2)酗酒暴食:大量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营养相关因素
四、营养治疗
内容提要
一、概述
:胰管阻塞,胰液排出不畅,逆向胰组织。
:
(1)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胆囊炎。
(2)酗酒暴食:大量饮酒、饱餐大量高脂食物。
感染
上腹部损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使用
利尿剂、雌激素
(1)酒精刺激胰液分泌,胰胆管压力。
(2)酒精可引起三酰甘油水平急剧,产生大量的脂肪酸,损害胰腺。
(3)大量酒精刺激引起十二指肠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不畅,引发胰腺炎。
(4)剧烈呕吐,十二指肠压力,十二指肠液反流。
二、临床表现
:呈持续性,可向左肩、腰背放射,常伴呕吐。
:排气排便中止。
:上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
;
:皮肤有出血斑点,腰部蓝—棕色斑或脐周围变蓝。
;
:血、尿淀粉酶升高。
三、急性胰腺炎营养代谢特点
:应激性高代谢反应,能量消耗增加50%以上。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肌蛋白分解,支链/芳香比值下降,腹膜渗出,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下降,尿素氮生成增加,氮丢失40g/d,呈负氮平衡状态。
南溪山医院
营养科
早期营养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下降百分之七
四、营养治疗
四、营养治疗
(二)治疗原则
:绝对禁食,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能量供给2000kcal/d。应激期持续7-10天,并发症期持续20-50天。
四、营养治疗
(二)治疗原则
:逐渐由肠外营养向正常摄食过渡,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开始先从低浓度的低蛋白低脂营养液少量试用。适应后逐提高浓度,增加供给量,相应减少肠外营养供给量。正常摄食后,蛋白质供给40-50g/d,脂肪30g/d,碳水化合物350-450g/d,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长时间禁食导致的肠粘膜改变
肠内营养的优点
营养因子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
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营养全面,安全,价格低廉
化学屏障消化液,消化酶
免疫屏障IgA
机械屏障完整上皮,蠕动
生物屏障肠道原籍菌
肠内营养的种类及选择
一、肠内营养的种类
(一)口服营养
口服营养
饮料配制
加调味剂
热饮
冷饮
满足营养素需要,纠正过去的缺乏
一、肠内营养的种类
(二)管饲营养
管饲类型:
鼻胃管或鼻肠管
造瘘管
食管造瘘
胃造瘘
空肠造瘘
十二指肠造瘘
肠内营养的种类及选择
胃-空肠置管
液囊空肠管
液囊空肠管
液囊空肠导管是一种新型的经鼻空肠导管,长约120~150cm,其特点是在行胃减压的同时又能行肠内营养滴注。此种管道适用于不能自行进食、胃动力不足、胃消化功能障碍、昏迷等病人。与一般鼻饲管相比,液囊空肠营养管非常柔软,管道直径更细,,,减轻了病人咽喉部的不适,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液囊空肠管
营养液及药液从空肠管滴入,不需胃的消化而直接被空肠吸收,减轻胃动力不足及胃消化功能障碍患者的负担,没有胃部饱涨感及不适。如果营养液吸收不良,反流至胃内,胃内潴留物将会从胃管内被抽出。急性重症胰腺炎、烧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昏迷等病人使用液囊空肠导管,可有效预防返流所致的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引流+营养
引流+营养
一、肠内营养的种类
(二)管饲营养
一次灌注:250~400ml,4~6次/d,5~10
min注完。
间歇重力滴注:250~400ml,4~6次/d,30ml/min。
连续经泵滴注:用泵连续滴注16~24h。
分类
肠内营养的种类及选择
肠内营
输注泵
一、肠内营养的种类
(二)管饲营养
管饲方式的选择原则
1、对患者侵入最小、方法简单和安全。
2、预期营养支持所需时间。
3、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种类及选择
胃造瘘
整蛋白膳食
匀浆膳食
空肠造瘘
肽类
氨基酸
鼻胃管
整蛋白膳食
匀浆膳食
鼻十二指肠、
空肠管
肽类、氨基酸
专业化营养配方
短肽型--- 胰腺炎、炎性肠病、肠瘘、短肠综合征、手术前肠道准备及吸收能力欠佳的患者
产品特点:
低脂肪含量(4%En)
双氮源分子(80%短肽、20%氨基酸)
含中链甘油三酯
特别添加谷氨酰***
临床益处:
减轻消化道负担、安全补充营养
充分利用肠道的两条吸收途径直接吸收
快速吸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