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docx

格式:docx   大小:4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docx

上传人:xiaobaizhua 2022/9/4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一、酶学标志物
〔一〕肌酸激酶〔CK〕
概述:
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CK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大量存在常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参考值:采用连续监测法.
男:80〜200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一、酶学标志物
〔一〕肌酸激酶〔CK〕
概述:
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CK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大量存在常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参考值:采用连续监测法.
男:80〜200U/L
女:60〜140U/L
临床意义:
⑴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h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15h,峰值在10〜36h之间,3〜,但很少超过30倍.
⑵若AMI后与时进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则CK活性成倍增加,,提示冠状动脉再通的能力为40%〜60%.
〔3〕施行心律转复、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均会引起CK值的升高.
〔4〕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导致CK活性的增高,且增高的幅度与肌肉的损伤范围的大小以与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心肌炎时CK可轻度增高.
〔5〕生理性增高:运动后12〜20h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h.〔6〕各种肌肉损伤〔如挫伤、手术、肌肉注射、癫痫发作〕和疾病〔如多发性肌炎、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减低出现黏液性水肿〕时,CK极度升高.
〔7〕在急性脑外伤、恶性肿瘤时CK也可增高.
〔8〕长期卧床,CK可有下降.
注意事项:
〔1〕AMI诊断时注意CK-,如小于参考值上限,可排除AMI.
〔2〕血清、血浆、脑脊液以与羊水等均可作为CK分析的标本•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
〔3〕CK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物质是腺苷酸激酶〔AK〕以与肌激酶,它们在红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可导致结果偏高,故标本应避免溶血.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
概述:
CK-BB〔CK1〕:主要存于脑组织 CK-MB〔CK2〕:主要存于心肌 CK-MM〔CK3〕:主要存于骨骼
肌组织
此外在线粒体中还存在一种同工酶〔CK-MiMi〕.
CK-MB含量随心肌不同部位而不同:前壁〉后壁,右心室〉左心室.
参考值:
CK-MB活性:10〜24U/L,cutofflimit〔诊断限〕:>25U/L〔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6%totalCK,cutofflimit:>6%totalCK〔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MB质量〔mass〕:
〜;cutofflimit:>5ng/ml〔免疫学法〕
〜;cutofflimit:>5ng/ml〔免疫学法〕
临床意义:
〔1〕CK-MB是诊断AMI最有价值酶学生化指标.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h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h,于48〜72h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与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2〕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多无CK-MB增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