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习.ppt

格式:ppt   大小:702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习.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9/4 文件大小:7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1答: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在勘测设计阶段,测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绘制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图纸资料;在施工阶段,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在实地测设出来,作为施工依据。在运营阶段,进行沉降、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1答: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在勘测设计阶段,测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绘制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图纸资料;在施工阶段,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在实地测设出来,作为施工依据。在运营阶段,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答:测量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
测量的基准线:铅垂线、法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3答:绝对高程即海拔、高程,指地面点到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即假定高程,指地面点到假定零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高差:俩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俩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高程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
4答:不同点:
(1)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东西方向为横轴(Y轴)测量
(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相同点: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计算中可直接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5答:测量工作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可以保证作业精度,防止误差累积;将测区划分成局部,便于作业。
6答:铅垂线是重力的作用线。
大地水准面是平均海水面,是重力等位面。是高程的起算面。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第二章
第二章

、视线高法?
,何谓视准轴?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圆水准器和水准管在水准测量中各起什么作用?何谓水准管分划值?
?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离应该大致相等?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

?如何进行?
?其中哪个是主要条件?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1答: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借助竖立在地面上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的高差。然后由已知点推算其它各点的高程。
大地水准面
hAB
A
B
HA
HB=HA+hAB
水平视线
水准尺
水准尺
a
b
前进方向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2答: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B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计算未知点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3答:望远镜是用来精确瞄准远处目标并对水准尺进行读数的。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透镜和十字丝分划板组成。
(1)十字丝分划板是为了瞄准目标和读数用的。(2)物镜和目镜物镜和目镜多采用复合透镜组,目标AB经过物镜成像后形成一个倒立而缩小的实像ab,移动对光透镜,可使不同距离的目标均能清晰地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再通过目镜的作用,便可看清同时放大了的十字丝和目标影象a′b′。
(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CC。视准轴的延长线即为视线,水准测量就是在视准轴水平时,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截取读数的。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4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成像的平面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即调焦不正确造成。要消除视差,必须认真进行调焦。
5答:圆水准器轴:过零点的球面法线L′L′,称为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轴L′L′平行于仪器竖轴VV。
圆水准器用于判别水准仪的竖轴是否处于竖直状态;管水准器用于判别水准仪的视准轴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零点与圆弧相切的纵向切线LL称为水准管轴。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水准管上2mm圆弧所对的圆心角τ,称为水准管的分划值,水准管分划愈小,水准管灵敏度愈高,用其整平仪器的精度也愈高。
《建筑工程测量》总复****br/>6答: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高程的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误差;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7答:水准测量过程中临时选定的立尺点,称为转点。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差的作用。
8答:1)在测站上安置水准仪,使离前后尺距离尽可能相等,整平。
(2)瞄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后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否满足限差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获得满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前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否满足限差要求;